一片茶叶的“文旅之旅”: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上的茶农新生活

在雅安市名山区,文旅融合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藏在茶农的指尖、村集体超市的柜台和游客的笑声里。

今天,我们就走进红星镇骑龙村,看看“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如何改变了村民米萍和李海燕的新生活!

绿道蜿蜒,茶农变身“上班族”

今年40多岁的米萍,是骑龙村土生土长的茶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生活都和祖辈一样,围着几亩茶园打转。

在“中国至美茶园绿道”旁茶地里采茶的米萍

“以前我们一家人都是守到家里面的8亩茶园,采的茶全部卖给茶厂里,一年到头,挣的全部都是辛苦钱。”米萍回忆道。

变化,是沿着名山区“中国至美茶园绿道”悄悄发生的。这条全长150公里的生态画廊贯穿全区,茶园、花海、林盘、湖泊交织成景。前些年,大家只觉得是多了条风景路,但这几年,随着来骑行、住民宿的游客越来越多,这条路,就成了米萍和邻居们的“致富路”。

游客顺着绿道来了,米萍也被村里聘请到了一个新去处——骑龙村集体超市。

米萍在村集体超市里整理货架

“我现在还是‘上班族’了!”米萍笑着说,“在超市当导购员,有固定的工资。更开心的是,自家养的土鸡、种的茶叶,还有邻居们做的手工麻花,都摆在超市里卖给游客。价格比以前自己挑出去卖高多了。等于说,一份地我们挣了两份钱,日子更有奔头了。”

庭院共享,农家玩出“新花样”

而在村里的另一头,村民李海燕,则在绿道上找到了另一条“致富经”。

骑龙村的民宿产业如今声名在外,“茶岸”“草言殳舍”“时间之外”等精品民宿吸引了大批高端客流。但李海燕看准了游客追求深度体验的需求,利用自家闲置的院落,反其道而行,办起了一家名为“奶奶在家”的共享民宿。

李海燕家宅基地改造的“无人值守”民宿

她这里不设前台、没有专职服务员,主打“无人值守”和“自助体验”,在差异化赛道上,把“主人”的身份完全交给了游客,让他们像回到了乡下的自己家一样,亲自动手,发掘乡村生活的乐趣。

李海燕一边带着孙女,一边打扫民宿房间

李海燕介绍说:“我们就想让城市人来体验跟我们农村人一样的生活。我们种点时令蔬菜,他们就自己拿着篮子去采;我们提供油盐茶米和餐具,他们就自己动手做饭。我们主人都不在场,他们还可以在我的体验田里采茶,回来自己炒一个茶叶炒蛋。这样下来,一整年至少能增收两三万块钱。”

融合之路,共绘振兴“新画卷”

从“卖茶叶”到“卖特产”“卖体验”,一条绿道,让米萍和李海燕的生活有了新奔头。而在名山,像他们这样因文旅融合受益的农民,还有很多。文旅融合的“大文章”,正写在茶乡的广袤大地上,写在老百姓的笑脸上。

游客体验采茶

记 者:高 恺

编 辑:魏 洁

责 编:黄 浩

审 核: 李晓阳

审 发:林 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