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茶叶的分类

茶叶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最主流和国际公认的是根据制作工艺和发酵程度来划分,即著名的**“中国六大茶类”**体系。

该分类方法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为国际标准(ISO 20715:2023《茶叶分类》)。

一、 中国六大基本茶类 (按发酵程度划分)

“发酵”在茶叶制作中特指茶多酚的氧化程度。

茶类

发酵程度

核心工艺特点

代表名茶

绿茶 (Green Tea)

不发酵 (0%)

杀青(高温处理)→ 揉捻 → 干燥。通过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阻止氧化。

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

白茶 (White Tea)

微发酵 (轻微)

萎凋 → 干燥。不炒不揉,自然萎凋,轻微氧化。

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黄茶 (Yellow Tea)

轻发酵

绿茶基础上增加“闷黄”工艺。通过湿热作用促使茶叶变黄,形成独特的黄叶黄汤。

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青茶 (Oolong Tea)

半发酵 (8% ~ 80%)

萎凋 → 摇青(或做青)→ 炒青 → 揉捻 → 干燥。发酵程度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工艺最为复杂。

铁观音、大红袍、台湾乌龙、凤凰单丛

红茶 (Black Tea)

全发酵 (100%)

萎凋 → 揉捻 → 发酵 → 干燥。充分氧化,形成红叶红汤。

祁门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滇红、阿萨姆

黑茶 (Dark Tea)

后发酵

杀青 → 揉捻 → 渥堆(湿热条件下微生物参与发酵)→ 干燥。普洱茶是其代表,常压制成砖、饼、沱。

普洱茶(熟茶)、茯砖茶、安化黑茶、六堡茶

二、 其他常见分类方法

除了六大基本茶类外,茶叶还可以根据其他因素进行分类:

1. 按再加工工艺分类(再加工茶)

以六大基本茶类为原料,再进行特殊加工。

花茶(或香片):以绿茶或青茶为底,与鲜花(如茉莉花、玫瑰花、桂花)窨制而成。紧压茶:将毛茶蒸压成特定形状,便于运输和存放(如茶砖、茶饼、茶沱),多见于黑茶和普洱生茶。萃取茶:从茶叶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速溶茶等。2. 按采摘季节分类春茶:春季采摘的茶,品质最好,多为芽叶肥壮、滋味鲜爽。明前茶:清明节前采摘。雨前茶:谷雨节前采摘。夏茶:夏季采摘,生长快,但苦涩味较重。秋茶:秋季采摘,香气高扬,但滋味不如春茶醇厚。冬茶:冬季采摘,数量稀少。3. 按茶树品种分类

根据茶树品种的不同可以分为:

乔木型:如云南大叶种(用于普洱茶)。灌木型:如常见的福鼎大白茶、龙井群体种。小乔木型。4. 按产地、海拔等自然环境分类高山茶:生长在较高海拔的茶,通常品质较好。平地茶:生长在低海拔的茶。古树茶:采摘自数百年甚至千年树龄的古茶树(多见于普洱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