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外婆年轻的时候住在福清乡下。
很穷,家里只有地瓜米煮粥吃。
海里那么多鱼,你们为什么还会饿肚子?我小时候总是不理解地问。
外婆说,那时候海里的鱼是不能随便捞起来吃的。饿得半死也不行。
那时候外婆的理想就是,什么时候能吃一碗滑肉汤,再奢侈一点,能买一瓶护肤膏涂脸,就十分满足了。
那时候的奶奶也很年轻,她的理想也很简单,什么时候全家人都可以用肥皂洗脚就好了。
现在回头去看,只觉得外婆和奶奶的愿望,都不算愿望,属于现阶段的我们每天都可以满足的,甚至不愿意去“满足”的,日常。
这就是“时移则事易”的道理。
时代变了,人们的想法,人们的需求,都会在改变。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价值观。
甚至,就在同时代,人们也会有不同的消费观。
比如,关于“口粮茶”的价格定位。

2、
某次,有个茶友来买口粮茶。
我们推荐了一款300块一斤的正岩水仙给他。
这个价格能买到正岩水仙,还是十几二十年武夷岩茶制茶经验的老师傅焙出来的,实在算是捡到宝了。
如果是我遇上,该赶紧买5斤囤起来,免得涨价了,免得下次买不到了。
毕竟,那些产自外山的、外省的“岩茶”,都要卖到这个价了。
但是,这位茶友斩钉截铁地回复我,说,口粮茶怎么这么贵?
呃,300块买武夷正岩的口粮茶,哪里贵了?再便宜那都不是正岩的了,再便宜那都不是福建产的了。
但这位茶友言之凿凿,我只买50块一斤的口粮茶,喝个茶,买那么贵干嘛?
我瞬间就弄清了这位茶友的喝茶逻辑。
喝茶嘛,跟平时吃米饭一样,买那么贵干嘛,能喝就能,能吃饱就行。
所以,不必在喝茶这件事情上花太多钱——并非这位茶友没钱,而是没有给喝茶很高的预算。
他只给了茶叶50块的配额。
至于最后喝到什么样的茶汤,并不讲究。
只要有口茶味道就行。
但是,后来金牛座的村姑陈还是选择了不吐不快——50块一斤,买武夷岩茶肯定是买不到的,买云南产的“武夷岩茶”,那种胡乱做一下没费什么力气没有什么成本的,倒是可以买一些。
沟通的结果当然是不欢而散。
茶友觉得我想让他买贵的茶(300一斤的正岩水仙),觉得我是个奸商。
而我觉得他太不尊重茶,不如去喝白开水。
最后就是,互翻一个白眼,各自归去。

3、
前段遇到一位茶友,平时喜欢喝武夷岩茶做为口粮茶,尤其是秋冬季节,更是特别离不开武夷岩茶。
盖因秋冬季节到了,要贴秋膘了,吃下大鱼大肉大烧大烤的,如果没有一杯半发酵且焙到足火的岩茶来解腻,那实在是难受得紧。
熟普和老生普当然也可以解腻,但它们俩都不香啊,喝完嘴里木木的,不鲜也不活,没意思。
六大茶类里数来数去,既能迅速克化油脂还能喝完之后口舌生香的,也只有武夷岩茶了。
是以,这位茶友在中秋前,武夷岩茶中的经典好茶大上市的当口,专门来找村姑陈推荐口粮茶。
彼时推荐了一款名丛《千里香》,又推荐了一款北苑贡茶《矮脚乌龙》,这两款,都是武夷山的家生品种,古老茶树,花香蜜香木质香俱佳之作。
茶友照单全收了。
收货后,激动地来发好评。
说,千里香十分香,嘴里几乎要炸掉了。
而矮脚乌龙,果然不愧贡茶之名,树龄到位,火工到位,香浓水稠,香水俱佳。
后来就看到这位茶友的朋友圈,日常里,就是这两款茶,在做着口粮茶。
早也喝,晚也喝,朋友来了也喝,出去拜访客户也带去喝。
算一下这两款茶的价格,一斤大约都要2K以上。
嗯,果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与消费需求。
对自己好的人,想要喝好一点的茶做为口粮茶,这本就无可厚非。
生命诚可贵,何必乱喝茶。

3、
所以,口粮茶,千万不要被误导了,误以为它只是便宜茶的代名词。
每个人对口粮茶的定价,是不一样的。
张三觉得口粮茶越便宜越好,最好不要钱。但李四却认为,日常喝的茶就要喝好一些,对自己好一点。
基于每个人在喝茶这件事情上的预算不同,便使得,口粮茶,价位参差不齐,相差很大。
有人觉口粮茶得不过百,有人觉得口粮茶不过千,有人觉得口粮茶不过万....
这都是正常的。
都是人类正常的消费思维与消费习惯。
我们不嘲笑那些预算低的口粮茶,我们也不讴歌那些高预算的口粮茶。
喝茶一事,量体裁衣罢了。
有钱就喝好一点,没钱就喝差一点。
不过还是不建议喝太便宜太差的茶,那都不是茶了,是地上扫出来的碎末。
原本是要出现在垃圾站里的废物,还要花钱买回家,好水好器地侍候,冤不冤?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