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非遗丨四川绿茶制作技艺(自贡荣县手工制茶技艺)(省级)

《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荣县地处川南,古称荣州,自古产茶。北宋“义门王氏”王梦易曾任盐茶转运使,其子王庠曾作《雅州蒙顶茶记》,父子对茶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南宋陆游摄知荣州,有“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陆游《初到荣州》)的诗句。民国《荣县志》记载:“荣山谷间,茶种不一。以天堂、定理、莲花诸寺为多。”荣县手工制茶技艺,从远古走来,在人文历史的变迁中得到衍生和传承。

荣县大部地处荣威穹隆,海拔多在300米—900米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7.8℃,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有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黄壤土4个大类土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荣县茶叶独特的优良品性。

保华镇茶园

据清代《老灯碑记》记载,自流井及荣县本地特产盐和茶要运往成都,马帮必经荣县东兴镇老君坝村。村民刘德高在大石门寨摆摊为马帮提供茶叶、住宿、喂马的草料和茶水。解放后,刘德高领着刘文才每年都要带着生产队社员上山采鲜茶来制成干茶,开创出了荣县手工制茶技艺的先河。经过三代制茶人的努力,荣县手工制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提升。代表性传承人刘明钦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总结,提炼出了手工制茶“七步法”。

正在制茶的刘明钦

第一步:高温杀青。当天采摘的鲜茶叶,在室外通风晾干约4个小时后,便可以开始烧锅。将茶叶投入翻红的锅中,这时铁锅锅底温度约200度,倒入茶叶后,徒手紧贴茶叶在锅内巡回杀青,茶叶温度要保持在七八十度。为了给茶叶散水蒸气,期间还要不停将茶叶抛向空中,如此循环三分钟。这样茶叶中的活性酵才不产生氧化,色彩更加翠绿。

第二步:二次杀青。将第一次杀青后茶叶,从锅中全部拿出,在簸箕中晾两到三分钟后,再进行第二次杀青,这时候锅的温度要达到100多度。此步骤是为了防止有的茶叶没有杀透,同时也能通过第二次杀青,让茶叶香味更加醇厚。

第三步:三烘三揉。将锅中的茶叶按一个方向旋转、揉捏,以此循环往复三次,大约需要20分钟,这样可以保证茶叶内茶多酚、茶氨酸等属性充分综合。此步骤锅中温度要达到80度到100度。

第四步:搓团提毫。这是最关键的制作过程,当锅温降到60到70度左右的时候,一边炒一边用双手用力地把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持续抖散,反复如此,直到条形卷曲,茸毫显露。

第五步:文火干燥。采用轻揉、轻炒手法,来达到固定形状、蒸发水分的效果。

第六步:晾凉。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开晾凉,一般要半小时左右。

第七步:装袋。用牛皮纸装袋、封口。茶叶的“嗅觉”很敏感,很容易吸收“身边”的味道,所以,装茶也很讲究,用牛皮纸、茶叶罐等,必须密封好。

荣县手工制茶条索纤细,毫毛披露,银绿隐翠,清香久雅,鲜爽生津,回味绵长。茶汤嫩绿清澈,叶底柔匀。品质上乘,远销海内外。2023年4月4日,四川绿茶制作技艺(自贡荣县手工制茶技艺)正式被列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