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叶取小名,好听到爆˗ˏˋ

朋友圈最近被一个叫"小茗"的娃刷屏了,点进去一看,嚯,原来是个刚满月的小姑娘。她妈在评论区解释:"不是小明那个明,是茶字头的茗。"底下立马有人跟队形:"我家侄子叫若茶,表姐家双胞胎叫青柑和白毫..."

这阵风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刮的,但确实越刮越猛。以前觉得用茶取名挺土的,现在听着居然有点高级。就像二十年前叫"招娣"的土味,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念卿"的文艺。

去武夷山采风时,老茶农王大爷蹲在灶台前炒茶,突然来句:"现在城里人用我们茶名给娃取名,倒比我们这些天天摸茶叶的还讲究。"他孙女确实叫王翠花,朴实得像个刚出锅的茶叶蛋。但王大爷炒茶时那个专注劲儿,像极了在给新生儿包襁褓——霜降后的茶叶在他手里,每片都是带着露珠的宝贝。

上海愚园路那家"茶书房"更绝,把茶台做成了流水景观。点单时小姐姐会问:"今天想喝哪段时光?"菜单上写着"1998年的雨水""2015年的白露",像在拍卖时光胶囊。有个穿西装的大哥点了杯"1987年的谷雨",喝第一口就红了眼眶,说是喝出了小时候偷喝爷爷搪瓷缸里的味道。

最魔幻的是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茶歇区,程序员们端着马克杯排队等"冥想茶"。据说是浙大心理学系搞的实验,每天下午三点,全员闭嘴喝茶十五分钟。有个产品经理偷偷说:"比团建管用,喝完茶连产品经理和程序员的世纪大战都能停火半小时。"

云南茶科所的老李最近总被问"冬韵1号"能不能盆栽,说想种在办公桌。他哭笑不得:"这品种零下五度都能活,你们办公室那点空调算什么?"但转头就给每个咨询的人寄了茶苗,还手写说明书:"实在养死了,把叶子晒干泡了也行,就当提前体验当爷爷的感觉。"

茶这东西,说到底是个借口。就像谈恋爱时说的"喝杯咖啡",重点从来不是咖啡因。现在人用茶给娃取名,用茶装修房子,用茶做心理疗愈,不过是给快节奏的生活找个慢下来的理由。毕竟,再贵的茶,也得等水烧开不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