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天傍晚从工作室慢慢踱回家,走到半路天已经全黑了。
高楼的灯光一格格亮起,像小侄女爱吃的华夫饼。
天气转凉,邻居炖汤也越来越勤快。
从厨房透出的暖色调灯光中,经常能闻到温热的香气。
记得前两天是茶树菇老鸭汤,菌香浓郁。
昨天是玉米排骨,香甜清爽。
不禁羡慕起这家人,晚上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喝上一碗浓郁的热汤,正好用汤的温度融化满身的疲惫。

天冷的时候,人总是不自觉地向温暖的东西靠近。
就像秋冬季节,茶友们喝茶方式的转变。
从泡茶,更多地转为煮茶、蒸茶。
煮或蒸一壶老寿眉,蒸汽袅袅,温暖清润。
虽然目的都是为了喝上一杯热茶,但煮茶与蒸茶之间,是否仍有不少茶友在犹豫,不知如何抉择?
看完这篇,相信你会有答案。

《2》
无论什么喝茶方式,最重要的都是茶味呈现,所以我们先从这点说起。
坦白来说,无论是煮还是蒸,只要方法得当,茶味都不会出错。
只是由于方法的差异,煮出来的茶汤,茶味会更浓烈;而蒸出来的茶汤,滋味更柔顺、平和。
因为,煮茶是把茶叶直接丢进沸水中沸煮。
这个过程中,茶叶不断被沸水冲击,高温刺激着茶内质的持续释放。
在压力之下,茶内质会释放地更彻底、更直接,一股脑地涌进茶汤。
煮出来的茶汤,茶味饱满、奔放,滋味感很直接。
而蒸茶,则是几乎相反的情况。

蒸茶时,茶叶并不直接与水接触,只能被水蒸气慢慢浸润。
蒸茶器底部烧水产生的水蒸气,会缓慢地、一遍遍地抚过干茶。
这个过程里,茶内质的释放是缓慢的。
水蒸气一点点穿透茶叶,将其中的精华洗出来,然后带着它们汇成水滴,滴落回下方的水中,形成茶汤。
少了沸水的冲刷,蒸茶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温和。
因此,茶味也相对更柔润、清甜。
不过,茶友们要知道,论是煮还是蒸,最终呈现出来的茶汤层次感,都比不上用盖碗快出汤的茶汤。
二者的优势,在方便、简单,茶味也不差。

《3》
煮茶与蒸茶主要的区别,体现在操作的难易和所需时间上。
实际操作起来,蒸茶会更简单省心。
在家蒸茶,需要准备一套专门的蒸茶器。
市面上的煮茶壶,大多是蒸煮两用的,茶友们可以先看看自家煮茶壶有没有这个功能。
蒸茶前,先往壶底注入纯净水,将老寿眉干茶放入上层的容器中,然后打开电源。
接下来,茶友们就可以当个甩手掌柜,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水烧开之后,蒸汽向上,慢慢将茶叶润湿,蒸出茶味。
锻炼一会、看几页书再回来,一壶茶就蒸好了。

这个方法,非常适合有闲情雅致的茶友,在清晨或午后,捧一本书坐在蒸茶器旁,静静享受逐渐清晰的茶香。
对比起来,煮茶要把握的细节就稍微多一点。
为了防止茶味过浓,一般推荐茶友们水烧开后再投茶。
先把水烧开,再投入适量干茶。
投完干茶之后,还要守在一旁,观察茶汤变化。
茶汤再次沸腾后,要及时关火,沸煮的时间最好别超过一分钟。
煮茶时间过长,茶汤很容易变得又浓又苦。
想煮好一壶滋味饱满的茶,是需要一定的专注和经验的。

《4》
当然,蒸茶并非十全十美。
完全依靠水蒸气来萃取茶叶内质,注定了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要得到一壶茶味饱满的茶汤,起码要蒸25-30分钟。
而煮一壶茶,10分钟内就能搞定。
蒸茶的过程中,电陶炉需要不断加热,消耗的电量也比煮茶要多上几倍。

此外,由于蒸茶时,水蒸气榨取茶味的效率并不高,所以蒸茶所需的投茶量也更大。
通常,450毫升的水量,需要搭配5克干茶,而煮茶只需要2克。
从某种程度来说,蒸茶也算是增加了喝茶的成本。
正因如此,对于经验丰富的老茶客来说,他们可能更偏爱煮茶。
煮茶的高效率,更符合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即便突然有客人来访,也能在短时间内煮出一壶甘醇柔滑的老寿眉待客。

《5》
选煮茶还是蒸茶,答案在人。
想快速喝上热茶,就用煮茶壶煮。
周末忙里偷闲,也可以试着蒸一壶茶,让自己短暂脱离现实的琐事。
如今日子快到立冬,气温一天比一天低。
或煮或蒸或泡,只要是一杯有温度的茶汤,都能为我们驱散周身寒气。
今天煮茶、明天蒸茶,都体验过,就知道怎么选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