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咱老百姓过日子的必需品,而其中茶叶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商品,备受人们喜爱。
作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多年来,济南市槐荫区聚集了第一茶市、广友茶城、老屯茶城、齐鲁茶城等一批大型茶叶市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茶产业销售综合平台。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优化调整,这里不断上演着守正创新、提质升级的故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场景化”新路径。
老济南花茶的“传统场景”
临近年底,这段时间可把“争香”老济南花茶品牌创始人刘军利忙坏了。
“上周参加了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茶博会,后面还有聊城、德州等地的展会,基本上从10月到11月,都得在外面跑了。”刘军利对记者说道。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在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茶叶博览会上,刘军利的老济南花茶得到了众多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与10多家经销商达成了合作意向。究其原因,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引发了大家对喝老济南花茶这一场景的美好回忆”。
“我既卖茶,也爱喝茶,特别是爱喝老济南的花茶,这也是当时下定决心做这个品牌的原因之一。”刘军利回忆道,“我们当时做了大量调研和论证,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茶样进行品尝,大家反馈都很好,特别是用日照绿茶做坯、在广西窨制的花茶,大家最爱喝。”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刘军利就有了信心,立足着手组织老济南花茶的生产工作。他将“三窨一提”“茉莉双薰”等传统技法用于生产之中,不断还原老济南的味道,最终形成了这一产品。

在刘军利看来,如今茶叶生意,做的就是“辨识度”,产品“在地化”特色尤为重要。他说:“通俗地说,就是营造一个经典的、大家熟悉的喝茶场景。具体到我们的花茶来说,从色香味,到各类器具,再到我们未来准备打造的传统饮茶氛围,从各方面来还原经典,唤醒消费者对于传统的记忆,这样一来,产品的认可度、知名度也就不难打开了。”
八方来客汇聚的“开放场景”
自1904年槐荫区自开商埠以来,开放的基因便深刻于这片土地之上,打开门来做生意,成为了槐荫商业发展的生动注脚,茶产业同样也不例外。


据统计,今年茶博会期间,共有500余家国内知名茶企、区域公用品牌及产业链配套企业齐聚济南,福州花茶、来凤藤茶、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等众多区域公用品牌集中亮相,八方来客汇聚泉城,成为本届茶博会的一大亮点。来自湖北的鹤峰茶便是其中之一。
鹤峰茶叶中心推广人员张具权告诉记者,本次茶博会他们组织了当地10家茶叶企业前来参展,其中包括了绿茶、红茶等类型。“我们鹤峰县有着500余年的茶叶种植历史,如今近40万亩的茶园,让茶叶成为了我们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张具权说,这次听说在济南举办茶博会,他们便由官方出面,号召茶商共同组团来参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宣传阵势。

张具权坦言,作为茶产业从业者之一,他来过济南好几次了,鹤峰众多茶商也与济南有广泛联系,这里有着全国性的经营和消费场景,这令他们非常重视。“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这里交通便利,南来北往、东出西进,都有利于茶叶流通。同时,这里茶产业聚集,不光有本地茶商,更重要的是全国各地都汇聚于此,这就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交流场景,这种场景为我们推广鹤峰茶打开了一个良好窗口。”张具权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与济南的交流合作,将鹤峰茶推广出去,让当地茶叶走出大山,真正做到以茶助农、以茶惠农。
茶产业特色街区的“文化场景”
随着市场的变化,如今茶叶生意较之过去已有不小变化,文化这一内涵,已逐步融入茶产业发展之中。作为槐荫商业的重要一环,如何让茶产业和文化双向奔赴、融合发展,如何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场景”,成为了槐荫区不断思考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近年来槐荫区聚焦茶产业提质创优,对辖区各大茶城进行了实地走访,对面积范围、开业时间、营收情况、商户数量、就业人数、年交易总量、出租率、业态构成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研,提出了“济南茶文化主题街区”项目,旨在打造一个消费活力旺盛、打卡吸引力强、街区形象全面提升的中国茶文化主题街区。

具体来看,该项目以张庄路沿线为主干线,涵盖了周边第一茶市、广友茶城、老屯茶城、齐鲁茶城以及501park等大型茶叶市场。项目重点突出了茶产业地域属性与文旅功能,不仅对茶叶市场进行提升,还将周边的济南森林公园纳入其中,为茶产业进行文旅赋能。同时,项目还对街区主题Logo及视觉体系进行了统一设计,选取点位设置网红打卡装置、文化景观、交通导视等内容,进一步提升街区特色形象,形成包含“茶文化展示 茶叶茶器交易 茶旅游体验”等业态在内“茶文旅”融合新场景。

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诸如“陈阿姨的茶话会”“阿茶今天喝什么”“溜达达人”等特色活动已相继举办。未来,槐荫区将充分发挥辖区茶产业集聚优势,聚焦项目规划、企业招引、品牌塑造、产业升级等关键环节,加速构建以茶文化为核心,融合旅游、研学、演艺、餐饮、娱乐、文创及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链,不断推动茶文化主题街区成为展示济南文化魅力与经济活力的闪亮名片。
(大众新闻记者 孙业文 通讯员 栾中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