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霜降后,我兴冲冲摘了10斤桑叶晒茶,结果泡出来又苦又涩,还没喝就扔了大半。后来请教了隔壁老茶农才知道,这霜桑叶茶看着简单,从摘叶子到泡着喝,每个环节都有“门道”,踩错一步就白费功夫。今天就把我踩坑总结的干货分享给你,新手照着做,也能泡出清甜又养生的“神仙茶”。

先说说为啥大家都爱喝霜打后的桑叶茶。老话讲“霜打桑叶赛人参”,可不是瞎吹的。霜降后气温一降,桑叶为了抗冻,会把里面的淀粉变成糖分,涩味少了不说,里面的黄酮类物质还能翻好几倍,比绿茶的抗氧化效果都强,秋冬喝着特别舒服。不过得提醒一句,桑叶偏寒,要是你平时容易拉肚子、胃里发凉,泡的时候加点枸杞、陈皮,能中和寒气,喝着更放心。

之前我摘叶子没当回事,大清早带露水就摘,结果没晒半天叶子就发黑发霉,白忙活一场。后来才摸清采摘的“黄金法则”:得等霜降过后3到7天,选个大晴天的上午,等叶子上的露水全干了再动手,这样叶子不容易坏。选叶子也有讲究,要挑那种深绿色里带点黄、没虫眼、完整的叶片,老得发脆的或者有破洞的,再心疼也别要,不然泡出来的茶味道杂。还有,摘的时候用竹篮装,别用塑料袋,闷在里面容易焐出怪味。我之前10斤鲜叶,最后晾干只留了6斤,杂质都得筛掉,别觉得可惜,好料才能出好茶。

最关键的一步是杀青和揉捻,这直接决定茶的口感。新手建议用蒸制法,水烧开后把桑叶放进去蒸5分钟,看到叶子变成墨绿色就关火,这样能保留桑叶的清甜,不容易苦。要是你有经验,想用铁锅炒也行,得把锅烧到180℃,小火翻炒3分钟,听到叶子发出“噼啪”声就赶紧盛出来。我第一次炒的时候没控制好火候,炒过头了,泡出来的茶比中药还苦,后来用温度计盯着温度,才没再翻车。

杀青后别着急下一步,得等叶子晾到40℃左右,手摸着有点热但不烫的时候,像揉面团似的轻轻搓5分钟,直到叶子卷起来,摸着手有点黏腻感就行。揉得太轻,茶味出不来;揉得太重,泡出来的茶汤会浑浊,这点得拿捏好。

最后就是干燥和储存了。要是用烤箱,就调60到70℃低温烘1小时,中间多翻几次,别烤焦了;要是想自然晾干,得放2到3天,要是赶上阴雨天,就用风扇开低速吹着,别让叶子受潮。保存的时候,找个密封罐,放一包干燥的陈皮进去,既能防潮,还能让茶带点陈皮的香味,一举两得。

泡的时候也有小技巧,光喝桑叶茶有点微苦,我现在都爱搭配着喝。比如用10克普洱配5克桑叶,热水一冲,普洱的陈香能把桑叶的草青味盖住,喝着特别顺;要是你体寒,泡的时候加几片生姜,再放把提前炒过的薏米,暖乎乎的喝着舒服。水温也得注意,别用刚烧开的沸水,80到90℃的热水最合适,闷3分钟,茶汤金黄透亮,加点蜂蜜,又甜又润燥,秋冬喝着太惬意了。
你之前有没有试过自制霜桑叶茶?是不是也遇到过叶子发霉,或者泡出来又苦又涩的情况?还有没有什么独家的搭配方法?评论区跟我聊聊。要是觉得这篇干货有用,点个赞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