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类
发酵度
核心工艺步骤及特点
核心风味特征
绿茶
不发酵(0%)
1. 杀青(关键):高温(锅温200-260℃)快速破坏酶活性,阻止氧化,固定鲜叶绿色与成分。2. 揉捻:塑造外形(条索/扁直/圆紧),适度破坏叶细胞以利浸出。3. 干燥:炒干(炒青,如龙井)、烘干(烘青,如黄山毛峰)、晒干(晒青,如滇绿)。
鲜爽清甜,清香或嫩香为主;炒青显栗香/豆香,烘青显嫩香/花香,晒青显地域草木香;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匀整。
白茶
轻微发酵(5-10%)
1. 萎凋(核心):自然摊晾(日光萎凋/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让鲜叶缓慢失水,酶促轻微氧化,形成白毫与清甜。2. 干燥:低温烘干(40-50℃)或日晒,终止酶活,固定品质(如白毫银针只晾晒不揉捻)。(注:无杀青、揉捻步骤)
醇和清甜,毫香显著;白毫银针(毫香蜜韵)、白牡丹(花香清雅)、寿眉/贡眉(枣香/药香,随陈化更显);滋味柔和,汤色浅黄至橙黄。
黄茶
轻发酵(10-20%)
1. 杀青:与绿茶类似,但温度略低(150-180℃),时间稍长,破坏酶活同时保留部分活性。2. 揉捻:轻揉成条,促进细胞破碎。3. 闷黄(核心):湿热环境(湿热闷堆/烘闷)促使茶多酚非酶氧化,形成“黄汤黄叶”。4. 干燥:低温烘干(50-60℃)。
甜醇柔和,黄汤黄叶;蒙顶黄芽(甜润清鲜)、霍山黄芽(熟板栗香);滋味细腻,香气带熟玉米香,叶底黄亮匀齐。
青茶(乌龙茶)
半发酵(15-70%,因品种工艺差异大)
1. 萎凋:日光萎凋(晒青)或室内萎凋(加温萎凋),促进鲜叶失水与香气物质转化。2. 做青(核心):摇青(叶片碰撞)与晾青(静置)交替,多酚氧化酶催化形成“绿叶红镶边”,发酵程度依品种调整(如铁观音轻发酵,武夷岩茶重发酵)。3. 杀青:高温(200-240℃)快速终止发酵,固定香气。4. 揉捻:塑造紧结外形(如球状/条索)。5. 干燥:烘焙(足火/炖火),提升香气(如岩茶“岩韵”、单丛“山韵”)。
香气高锐多变,滋味醇厚鲜爽;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熟果香/木质香)、闽南乌龙(铁观音:兰花香/桂花香,音韵明显)、广东乌龙(凤凰单丛:蜜兰香/鸭屎香,山韵悠长)、台湾乌龙(冻顶乌龙:熟果香,包种茶:兰花香)。
红茶
全发酵(80-90%)
1. 萎凋:室内萎凋(自然摊晾)或加温萎凋,鲜叶失水软化,酶活性增强。2. 揉捻:充分揉切,破坏细胞结构,促进多酚类氧化。3. 发酵(核心):温暖湿润环境(25-30℃,湿度90%),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氧化为茶黄素、茶红素,形成“红汤红叶”。4. 干燥:烘干(先高温毛火100-120℃,再低温足火60-80℃),固定发酵结果,发展香气。
甜香浓郁,红汤红叶;正山小种(松烟香/桂圆汤)、祁门红茶(祁门香:似花/果/蜜的“祁门三香”)、滇红(金毫显露,蜜香浓醇);滋味鲜爽甜醇,叶底红匀明亮。
黑茶
后发酵(微生物主导,50-80%)
1. 杀青:高温(280-320℃)快速钝化酶活,保留部分多酚类(区别于绿茶的彻底灭酶)。2. 揉捻:塑造紧结外形(如饼茶/砖茶),促进内含物渗出。3. 渥堆(核心):湿热环境(25-30℃,湿度85%)下,微生物(黑曲霉、酵母菌等)主导发酵,多酚类氧化聚合,形成“陈香醇厚”。4. 干燥:高温烘干(70-90℃)终止发酵,固定品质。(注:部分黑茶如普洱茶需经“陈化”进一步转化)
陈香醇厚,耐存放;云南生普(新茶带青草气,陈化后显樟香/药香)、熟普(枣香/参香,汤感滑糯)、安化黑茶(松烟香/菌花香,茶多糖丰富)、六堡茶(槟榔香,汤色红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