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我终于学会了“给自己过生日”,附生日必做的7件小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生日,不再期待别人的礼物和红包,而是想为自己做点什么。

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越发觉得:生日,不该只是一个被提醒“又老一岁”的日子,更可以是一个主动靠近自己、安顿自己的契机。

这两年,我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生日仪式清单”,把它们固定下来,变成一年一度的小小传统。

分享给大家,也希望能给你一些灵感~

01.

去一个地方

今天看到关注很久的博主@栗子熟了 分享,她每年生日月都会去五台山,到今年已是第八年。

突然很受触动——原来用“出行”来标记生日,真的可以成为一种温柔的习惯。

比起从前总暗暗期待别人送礼物,现在更愿意把这一天交还给自己。

走出去,见天地、见众生,最终是为了:见自己。

02.

写一封信给明年的自己

这一年过得怎么样?有哪些成长和遗憾?新的一岁,又想走向哪里?每年生日,我会坐下来,认真写一封给“明年今日”的信。

不设限、不包装,只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写下当下的心境与期待。

封存起来,来年同一天再打开。就像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03.

吃一碗长寿面

小时候喜欢订蛋糕,后来才知道,吹蜡烛其实是外来习俗,且有些地方认为“吹灭”不吉利。

于是渐渐改回了更传统的庆生方式——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

再加两个荷包蛋,简单、温暖,也更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温度。一碗下肚,暖胃也暖心。

04.

拍一组照片

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而是纯粹为自己记录。每一年气质、状态、眼神的细微变化,都值得被珍藏。

比起精心修图的写真,我更喜欢自然生活感的瞬间。那是时光走过的痕迹,也是成长馈赠的礼物。

05.

给妈妈打一个电话

很早的时候就听过一句话:“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

直到自己当了妈妈,才真正懂得背后的付出。

所以每年生日,给妈妈打个电话,或是陪她吃顿饭。

不一定要隆重,但一定要用心。

就像我外婆在世时,二舅每年生日都会买好肉菜回去看她——爱,是在行动中流动的。

06.

送自己一份礼物

以前总觉得生日礼物应该由别人送,如今才懂得:

最懂自己的人,始终是自己。

这份礼物不一定昂贵,但一定要有心。

可以是一本想了很久的书、一次放松的SPA、一堂喜欢的课,或是一件有纪念意义的首饰。

它不只是一件物品,更是一份自我对话的仪式——

“我关心我的感受,我重视我的成长,我值得被好好对待。”

07.

去做一件公益小事

生日这天,我们常常习惯于“接受”爱和礼物,但你是否试过“给予”?

可以去动物救助站帮忙、参与社区服务,或是捐赠一份小小的善意。不是多么宏大的举动,却让这一天因温暖他人而更有记忆点。

所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付出,其实也是一种获得。

写在最后

年龄从不是敌人,而是勋章。

愿我们每一年,都不仅“长了年岁”,更长了智慧、长了力量。

你有哪些生日仪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我是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旅行茶,关注我,让我们一起读书,终身成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