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产自河南省信阳市。其制作工艺传承百年,以“细、圆、紧、直、多白毫”和“鲜爽甘醇”为特点,核心工艺包括采摘、摊晾、杀青、揉捻、理条、干燥等步骤,每一步都直接影响茶叶品质。以下是详细制作流程:
一、鲜叶采摘时间:以清明至谷雨前后(4月初至5月初)为最佳,尤以“明前茶”(清明前)品质最高。标准:采摘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要求鲜叶嫩匀、无病虫叶,采摘时轻捏轻放,避免损伤。地域特色:信阳高海拔茶区(如车云山、黑龙潭)的茶叶因昼夜温差大、云雾多,内含物质更丰富。
图片源于网络
二、摊晾(萎凋)鲜叶采摘后需及时摊晾在竹筛或通风阴凉处,厚度3-5厘米,时长4-6小时。目的:散失部分水分,使叶片柔软,促进内含物质转化,减少青草气。三、杀青温度:铁锅杀青温度220-260℃,现代多用滚筒杀青机(温度稍低)。手法:传统手工:投叶量约500克,双手快速翻炒,结合抖、闷、抛等动作,用时3-5分钟。机械杀青:通过滚筒旋转均匀加热,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关键:杀青需均匀,破坏氧化酶活性,防止红变,同时保留叶绿素和芳香物质。
图片源于网络
四、揉捻初揉:杀青叶摊凉后轻揉1-2分钟,初步成条,挤出部分茶汁。复揉:加压揉捻5-8分钟,进一步紧实条索,注意力度以防碎叶。工艺要点:采用“冷揉”(摊凉后揉捻),保持茶叶翠绿,避免闷黄。五、理条使用理条机或手工在锅中进行,温度80-100℃。手法:通过抓条、甩条等动作,使茶叶进一步紧直、显露白毫,同时散发水分。现代工艺:振动理条机可高效定型,使茶叶达到“细、圆、紧、直”的标准。
图片源于网络
六、干燥初烘(毛火):温度100-120℃,时间10-15分钟,快速蒸发水分至七成干。摊凉1小时,使水分重新分布。复烘(足火):温度60-80℃,低温慢烘至含水量≤6%,发展茶香。传统炭焙:木炭余火烘焙,赋予茶叶独特的“栗香”。提香:部分高端茶在干燥后增加提香工序,进一步提升香气。七、拣剔与包装人工拣去黄片、茶梗及杂质,确保外形匀净。储存:密封避光,冷藏(0-5℃)保存,以锁住鲜爽口感。信阳毛尖品质特征外形:细秀圆直,白毫密布,色泽翠绿带毫。香气:清香持久,带栗香或花香。滋味:鲜醇回甘,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鲜活柔软。
图片源于网络
工艺关键点杀青适度:过度则焦边,不足则青草味重。揉捻力度:轻-重-轻交替,避免细胞破碎过多导致茶汤浑浊。干燥分段:初烘快速定型,复烘缓慢提香。信阳毛尖制作讲究“看茶制茶”,需根据天气、鲜叶状态灵活调整工艺,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品质与信阳的地理环境(高纬度、高海拔、多云雾)和精湛工艺密不可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