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著——茶文化(五)

《大观茶论》

作者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皇帝,善于书画,嗜茶、爱茶,对茶艺也颇为精通,并把茶道精神概括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8个字。他所撰写的《大观茶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撰写的茶书。

《大观茶论》成书于北宋大观元年 (1107)。全书共 21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也颇为广泛,分为绪论、产地、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笼、瓶、构、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等篇目,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俗等均有详细记述。

《大观茶论》从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自问世以来,不仅积极促进了中国茶业的发展,同时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使得宋代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时期,并且提升了闽北茶的地位。

《政和茶考》--福建之政和茶叶

1941 年陈愧三 (民国 29 年任政和示范茶厂主任)[编著。全书分为 6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对政和茶叶的简要概述,包括种类、地势、交通、物产、风土、季节、气候人口,有政和茶区户口抽查表;第二部分记述茶叶的栽培面积和产量,有《政和茶区产量调查表》、《政和各茶区栽茶面积及产量估计表》、《3 年来政和箱茶产量一览表》、《政和 26年来之制茶数量表》; 第三部分记载毛茶交易情况;第四部分为精茶运销;第五部分茶价有《毛茶山价与工资调查表》; 第六部分为政茶改进之沿革;附录有《政和工夫茶话》作者(熊源泉) 雪松。该书记录精详,是研究政和茶叶的宝贵资料。全书3 万余字,为手抄本,现存福建师大图书馆古籍部。

李瑞环为政和白茶题词

2015 年的浪漫五月,百花盛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福建武夷山,在原副省长张家坤、中共南平市委书记庄稼汉推荐下,李瑞环品赏了政和白茶,并欣然提笔题写下干净、清丽、道劲的“政和白茶”4 个大字,是政和白茶的骄傲。

《政和县志》对茶叶的记载

《政和县志》(1919年) 版记载:茶有种类名称凡七,曰银针,曰红茶,曰绿茶,曰乌

龙茶,曰白尾,曰小种,曰工夫,皆以制造后得名,业此者有厂、户、行。陈椽编著《福建政和之茶叶》记载:政和茶叶凡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及银针,前者运销俄美,后者运销德国,次为白毛猴及莲心,二者专销安南及汕头一带,再次为销售香港、广州之白牡丹,美国之小种,每年出产总值以百万元计,实为政和经济之命脉。

《政和县志》(1994 年)版记载,在综述后分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茉莉花生产、茶叶销售、管理、五个章节记载。综述勾勒出政和茶叶历史轨迹:政和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末五代时期,并与宋元时期著名的建安“北苑贡茶”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 年),关隶县改名为政和县,是因为皇帝喝了关隶县进贡的饼茶,十分满意,便把年号“政和”赐给关隶县为县名。清代,政和茶叶发展较快,先进制茶技术得以推广。民国初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政和以茶叶大宗出口商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对茶叶生产的扶持,政和县茶叶生产得到发展,茶区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

政和文史资料 (第10 期茶叶专辑)

县政协文史委 1994 年7月编写政和文史资料第 10 期茶叶专辑,是一本颇有价值的茶叶史料。它虽既无精美书皮,也无前言、序言、后记,但有“干货”。前有我国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创始人之一陈椽的《我与政和茶叶二三事》开章篇,后有陈橡的“茶叶专辑继往开来,茶叶市场兴旺发达”题词于封三压轴。全书简朴精炼,16 开本,近 7万字,封面题字、封二黑白插图和印刷全是本土化。全书分茶叶史话、名茶简介、茶楼忆昔等 6 章节。

茶叶史话数篇文章让人略知了政和茶叶历史;名茶简介画龙点睛地介绍了政和工夫、政和银针、白毛猴、政和茉莉花茶、仙岩茶六种主要名茶;茶叶星座一展了当时响当当的国营稻香茶场、国营政和茶厂、杨源乡东源茶厂、镇前茶厂凤头白牡丹基地村等风姿;风俗、传说章节让你领略高山区饮茶习俗及《银针姑娘》《仙翁馈赠摇钱树》等传说;诗歌、民谣令人感触到茶韵悠悠。

《政和工夫红茶》

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中国茶叶学会会员、福建省茶叶学会会员林应忠主编的《政和工夫红茶》,为中国名茶丛书之一,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10 年 9月第 1版 32 开本5.25 印张、2 张插页,全书共 96 千字,印数 6000 册,由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因政和工夫红茶被尊为福建“闽红”3 大工夫红茶之上品,虽几度盛衰但享誉中外,值得大书特书。作者半个多世纪倾力于政和茶界,对政和茶叶尤其是红茶情结颇深,殚精竭虑,编写《政和工夫红茶》。

该书虽小巧玲珑,但图文并茂,既穿越时空,又展现当前,集历史性、专业性、知识性、文化性于一体。《序言》尤为厚重,《中国名茶丛书》编委会主编、全国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主任、研究员骆少君,《中国名茶丛书》编委会编委穆祥桐,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冯廷全分别作序。该书从红茶起源、地理状况、生产特征、制作工艺、品茗技艺、产销贸易、茶叶文化、茶企简介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叙述,是政和第一部红茶专业典籍和茶叶历史文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回甘持久的茶书。

《茶话政和》

2009 年县委、县政府委托县文联牵头组织编写《政和茶话》。该书由县茶叶总站专业把关,杨扬主编,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为 32 开本,7.5 印张,108千字,同年11月第1次印数 3000 册。时任中共政和县委书记黄健平,时任中共政和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黄爱华分别以《政和时空》、《政和好茶》为题序一序二。

该书通过生动翔实的历史渊源、茶叶基本知识解说、茶文化展示,让读者了解政和茶的昨天和今天,政和茶的生产、工艺、品赏、民俗等。全书以史为经,以茶地理文化为纬,构架出政和茶史的框架,描绘出政和作为一个茶之大县的恢宏画卷。按白茶、红茶、绿茶和花茶4个系列,分8 章节逐一阐述。第一章主要探讨政和茶的渊源与历史,第二章主要介绍政和茶叶传统品种以及引进品种和制茶工艺,第三章介绍政和工夫以及目前市场常见的几款茶,第四章介绍政和工夫红茶与政和白茶的冲泡方法、品饮心得,第五章为政和茶的文学作品,第六章政和茶人和茶企,第七章白话《大观茶论》,第八章政和古今茶事。

《政通人和茶话》

2011年县文联组织编写《政通人和茶话》,由杨扬主编,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为16开本,14 印张,2011年10 月第 1次印刷。

该书是《茶话政和》的姐妹篇。虽架构与前部大致相近,不仅容量更大,还在于文学性的笔调明丽清秀,更在于得到各级领导和名家的重视与关注。时任省第十届人大常务副主任、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作序一,时任中共南平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黄健平作序二,时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黄爱华作跋,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资深报人李龙年作精辟书评。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政和白茶专家、福建省南平首批特级制茶工艺师武夷学院茶学专业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茶产业专家委员会成员杨丰,通过 20 余载做茶实践与研究,悟出了颇有理性的认识,编著了《政和白茶》一书,填补了政和白茶书籍的空白。

该书16 开本,10.5 印张,22 万字,2014 年 12 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叶专家陈宗懋先生题词,中国茶叶学会副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茶叶专家刘仲华教授作序,著名茶叶专家骆少君女士等权威茶人为本书寄语推荐。共分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产环境、丰富的茶树品种传统的制作技艺、神奇的保健功效、科学的品饮方式等6 章,还附录国家质监局有关公告和白茶论文。书中虽无华丽辞藻,不夸张修饰,却系统地梳理了政和白茶的历史文化、生长环境、制作技艺、养生功效,专业性、学术性较强,观点客观。书中提出了许多对白茶独特的认知和理解,真可供白茶经营者、爱好者参考和收藏,是大众学习白茶知识、了解白茶内涵的指南,是政和第一本白茶专著书籍。

《中国白茶小镇一-石圳》

清末民初,石圳为中转政和茶叶等农副产品重要水运码头,曾有过百多年的繁荣历史而今,古村复苏,与茶随遇,跑步建设白茶小镇,并向 3A 级旅游景区冲刺,县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中国白茶小镇一一石圳》一书。

这是政和县村庄以茶冠名的第一本著作。该书 2015 年5月虽以 (南)新出(2015)内书第 037 号形式平装出版,福州力人彩印有限公司承印,但图片篇幅比例较多,尽显直观生动。前言之后共分 7 章分述。从村庄起源入手,首章编排了古意石圳,再续重点章节的茶话石圳,逐渐铺展故事石圳、风情石圳、诗意石圳、映画石圳、环游石圳等章节,揭开神秘小村的沧桑岁月、美丽传说、风情万种,映射出充满希望的白茶小镇,茶香芬芳。是大众了解水乡茶路、石圳旅游及民俗文化的指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