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和文化——典籍里的茶”主题展深图北馆开幕,珍贵”茶文献“亮相!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聂灿

7月12日,“茶和文化——典籍里的茶”主题展在深圳图书馆北馆5楼综合展厅开幕。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市地方志办)主任牛长涛、副主任张妙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巡视员杨永群,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顾恒,深圳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张岩共同为展览揭幕。

此次展览由深圳图书馆联合国家图书馆共同举办,分为茶之源、茶之饮、茶之道、茶之政、茶之路等五个部分,另设岭南茶文化专章,以展板 实体文献 体验活动的形式,展现中国茶文化的永恒魅力,引导读者从典籍的视角出发,深入探寻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脉络。

陈樱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家总书库,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其中与茶相关的典籍更是不胜枚举。2023年6月,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国家图书馆举办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的展览。此次与深圳图书馆联合举办“茶和文化——典籍里的茶”展览,结合了深圳特有的茶文化特点,将我国茶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岭南茶文化,融汇其中。希望此次展览能够为深圳市民在盛夏时节送上一抹茶香,在展览活动中“读茶”“探茶”,共赴一场“茶”与“书”之约。

张岩表示,深圳虽然不是茶源地和茶生产地,却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消费能力,成为中国茶叶的重要集散地和茶叶消费的重镇。此次展览立足典籍,以茶叙事,以茶论道,特设岭南茶文化专章,引领读者在氤氲的书香与茶香中,感受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与谦和礼敬的价值观,体验中国茶文化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

《茶经》,(唐)陆羽撰,南宋咸淳九年(1273)刊百川学海本

《大观茶论》,(宋)赵佶撰,明弘治十三年钞说郛本

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宣和北苑贡茶录》

《近代茶文献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深圳图书馆藏

令人惊喜的是,展览现场展出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提供的26种珍贵典籍复制件,包括:宋咸淳九年(1273)所刻丛书《百川学海》中的《茶经》,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所有《茶经》版本的祖本;宋徽宗赵佶所作唯一一部皇帝御制茶书《大观茶论》;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宣和北苑贡茶录》,底本为永乐大典本;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日本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书经典的《茶叶全书》(All About Tea)初印版本等。

另有深圳图书馆馆藏《近代茶文献汇编》,该套丛书以遗存茶文献最为丰富的近代为时间段,系统整理收录近代茶叶研究著作、调查报告、海关报告、专题报刊、茶商家书等茶文献近200种,力图展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近代转型时期华茶产供销的历史演进、盛衰轨迹和艰难的现代化历程,是目前学界首次对近代茶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关链接:岭南茶文化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使得岭南适宜茶的种植和生产,成为中国茶的四大产区之一。岭南种茶始于唐代,据《广东新语》记载,唐代曹松把茶种移植到南海西樵山,拉开了岭南茶文化的序幕。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岭南人爱饮茶,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茶文化。其中以饮食为核心的广府早茶文化、以精细见长的潮汕功夫茶、以擂茶为代表的客家煮茶文化最具代表性。

史书记载,深圳曾产盐、鱼、茶、香、米、珠,出名的茶园则不可考。深圳虽然不是茶源地和茶主产地,却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消费能力,成为中国茶业的重要集散地和茶叶消费的重镇。

深圳茶博会,自200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29届,2015年起每年实现交易额已超过100亿,带动国内69个名茶产区、茶叶/茶器原产地展团近5000家品牌茶企参展,吸引着万余家专业采购商和数十万观众。据相关数据显示,深圳年人均茶叶消费量超过3千克,全国排名第一。

深圳被誉为“新茶饮之都”,这里不仅汇聚众多传统茶品牌,更是新茶饮文化的发源地。一批新式茶饮品牌的崛起,让深圳的茶文化更加多元化和时尚化。这些品牌在传统茶饮基础上进行产品改良与创新,推出一系列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茶饮产品,引领了新茶饮文化的潮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