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圈杠精:你用心做出来的茶,很一般!茶商彻底破防了!

武无第二,茶无第一。

对于用心做茶的茶商来说,最让人破防的是:听到别人说,你的茶,很一般。

-01-

茶痴养成记

2006年,有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开始做茶,

那时,茶叶生产权被少数茶厂垄断,大牌茶的经销商,玩的是区域代理权,要成为普洱茶经销商,先交几千万给厂家拿代理权。

刚毕业的年轻人显然玩不起,只能从茶叶经销商手里倒卖茶叶,一饼茶叶挣5块钱,卖到外省。

那时候,茶叶还能走量,一箱茶叶挣210块,有时候,一天卖个十几甚至几十箱,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大钱。

尝到甜头后,年轻茶商又把挣来的钱全部用来买茶叶存在手里。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普洱茶实在太火了。

那时,市场需求旺盛,有人把贵州、福建等地的绿茶大量拉进云南,压成普洱茶卖。

产能迅速上来,品质烂得一塌糊涂。最终,2007年3月后,普洱茶市场崩了(品质崩盘引起市场整体溃败)。

茶商手里一大堆04到06年的茶叶,也没人要了。

茶叶品质,有了参照

2009年,茶商跑到茶山,喝到茶农做出来两三年的茶。

又跑回昆明,把前几年存的茶叶对比着一喝,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当时,普洱茶刚刚复兴,大家都追普洱茶。但是,普洱茶应该是什么味道,什么样的普洱才是好茶,口感缺少参照物。

喝到山头茶后,茶商把手里某款250克的砖茶,按照60块一公斤的价格,通通甩掉。带着钱,做山头茶去了。

茶商做茶,很较真

茶农家还没有摩托车,茶商跟着去茶园把鲜叶背回来。没有晒茶的场地,门前的地板扫干净后,用水冲五六道,才晒茶。

茶叶晒干后,年轻力壮的茶商,晚上试茶试到三四点钟,根本不觉得累。

品质把控严格,又赶上山头茶红利。2013年,山头茶迎来一个小高峰,茶商在山上混了几年,赚了可观的财富,也混成老板了。

这时,年轻的茶老板已经发誓:做货真价实的茶,靠品质在茶叶市场站稳脚跟。

-02-

“老夫的茶天下第一”

茶商太爱茶了,对茶非常较真。

别人说普洱茶的坏话,茶商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他决不能容忍,别人说他的茶很一般。

茶不好?你别买

有一回,茶商店里来了个北方的客人,喝了茶,说:你这个茶,太涩了,还不如那谁谁谁家的。

一听这话,茶商突然变得脸色铁青,眼睛瞪得跟牛蛋似的,一副要吃人的架势,扯起嗓门说:你说那人我认识,他做的是什么茶,我比你清楚,

比我的茶好?他收的最好的茶就是那焦中小树,我这是磨烈,磨烈懂不懂?守在源头亲力亲为做出来的,你不懂茶你瞎说什么?

客人也是惊呆了,还有这种卖茶的,直接杠:你这茶本来就涩,这不就是垃圾茶吗?我不买了。

茶商也不惯着:你这生意我不做,要喝什么茶自己泡,我不伺候了。

然后,就去另一个茶室了。最后,客人骂骂咧咧的走了。

有一回,茶老板又没憋住骂人。

一个客人来问茶,问能不能买点茶样试试。茶老板一看,买茶样?直接送,于是寄了一堆茶样给茶友。

茶客喝完茶叶后,可能是不想买,但茶白白喝了,不买又不好意思,就祭出大招:不是不想买,而是你的茶不行。

开始各种挑茶叶的刺,这款工艺有问题,这款原料不是古树,这款茶仓储是不是串味了,这款……

茶老板一看,这纯属找茬,算了。

然而,让茶老板破防的是:茶客还给他介绍了一个做台地茶的茶人,说茶人家的茶很好,应该向那位茶人学习。

茶老板一口茶喷在桌子上,自言自语:台地茶比我的好,太侮辱人了。学习他把台地茶卖几百块一饼,这种事我干不出来。

然后,果断把这茶友删了。谁料,气不过的茶友,用小号重新加他,加上就是一顿骂。

茶老板果断怼:你一个喝台地茶的人,装什么资深茶客。呸,居然让我向那做台地茶的人学习。

吵了半天,互删。最后,自己把自己气得饭都吃不下。

卖茶卖到这个份上,也是狠人。

茶老板斗茶落败时

有一回,同行带茶商主营山头的茶叶,来斗茶。

同一个人,同样的水,茶具和投茶量都一样,同时冲泡。

茶老板仔细喝了两杯,心里感慨:这个山头,还有这么好的茶。

但嘴上不想承认别人的茶比自己的牛,说:这个茶还可以。

茶老板又怀疑,会不会是泡茶的人手法有问题?于是,要了一泡茶样,晚上又试了一回。

茶老板总觉得自己的茶天下无敌,但主营山头背后是市场,虽然嘴硬,但心里还是承认别人的茶比自己的好。

既然知道山头,肯定是不同的地块。趁秋茶跑到茶山,每个地块都做了试试。两年后,还真被他找到那个地块了。某一块地,三十来棵古树,全包下来。

后来,被茶难卖的现实摩擦几年,茶老板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已经不当面怼人了。

只是,如果茶客觉得他的茶好,哪怕买一般的茶,也要送很贵的茶样,主打一个:挣钱,也不忘了精神享受。

如果有人说茶老板的茶叶不行,他也不反驳,就在心里嘀咕:你觉得谁的茶好,去他那里买就行。

当然,如果遇到冰岛老寨之类的名山,仔细品鉴之后,时不时整出一句:这么好的原料,工艺太一般了。

写在最后:

茶圈有个现象:

部分做真茶的茶商,纵然嘴上不承认,

但内心深处,也会觉得:别人的茶多多少少有点瑕疵,自己的茶才是茶中翘楚。

做茶,也是自己的儿子最亲

一个茶商,每年亲力亲为,跑到茶山,把茶做出来。

他的茶,是他对茶的理解,以及他对茶的审美的集中呈现。

看别人的茶,是用市场的眼光,放大瑕疵。但看自己的茶,是发现每一个细微的美,自己的儿子最亲。

“别人的茶有瑕疵,自己的茶好”,这种现象,不过是茶圈娱乐的一种,倒也无伤大雅。

毕竟,这类茶商,大多是坚持做货真价实的山头茶的人。坚持做真茶,非常难得,在真茶的路上,也很孤独,觉得自己的茶好,无论是真的好,还是自我感觉良好,不过是苦中作乐。

如果有茶商觉得他的茶天下第一,一杯茶,何必太较真,一笑而过即可。

喝茶,不同的人,不同的审美

人生在世,思虑得太多,会失去很多快乐。

有的茶商,听到一句你的茶不行,瞬间就破防了。其实,大可不必。

喝茶,各有各的审美,有人喜欢甜茶,有人喜欢茶气强的茶。有人喜欢汤香回甘生津,有人喜欢喉韵体感,各有各的选茶标准。

山头茶,天然风土造就了普洱茶的一山一味。就像冰岛,入口甜,适口性强。而磨烈茶,涩感较强,但茶气和劲道很猛。

大多数人喜欢冰岛甜,喝到磨烈的时候,不喜欢涩的茶,觉得磨烈茶很一般。

有时候,真不是茶不行,仅仅是没在茶客的审美点上。

茶叶价格有高低,但茶的审美,没有标准,这注定了茶无第二。

人不同,各自喜好不同,每个人圈子不同,喝茶选择也不同。喝茶的人,选择自己所爱,适合自己的茶即可。

做茶,品质必需较真。但茶圈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大可不必较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