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茶叶罐,一股若有若无的冰箱杂味扑面而来;本想泡杯香醇的绿茶,却发现它已变得沉闷无力,甚至还有点潮乎乎的软韧感……这痛,很多茶友都经历过。
我是卷卷茶习生,一个常年和茶叶打交道的创作者。今天不讲风花雪月,只教干货。看完这篇,您就能用家里现成的东西,给宝贝茶叶一个安心的“家”,从此告别串味、受潮的烦恼!
茶叶变质,万变不离其宗,就三个敌人:潮湿、异味、光照。我们的所有方法,都围绕隔绝这三点展开。
妙招一:密封夹 食品级自封袋(零成本救急法)
请注意,此招适用于短期,也就是一般1-2个月内就会喝完的口粮茶。
那么具体操作是什么呢?别急,现在就告诉你!
第一步,将茶叶袋里的空气尽量挤出去。
第二步,用密封夹牢牢夹紧开口。
第三步,套上另一个厚实的食品级自封袋,再次挤出空气,密封好。
这么简单么?是的,就这么简单。仅需这几步,就可以避免您的口粮茶变质,您说值不值?
您做好这几步啊,还要记得放入干燥、避光、没有异味的橱柜或抽屉里。可千万要远离厨房灶台、水池和窗户。
这个方法为什么管用? 因为啊,双层密封有效隔绝空气和湿气,自封袋还能防止外部异味侵入。这是最基础、最省钱的保命招,所以第一个讲,不过局限性也比较高,仅适用于口粮茶。
妙招二:马口铁茶叶罐/奶粉罐(变废为宝法)
此招适用存放各类茶叶,防潮防光性能极佳!
首先就是要彻底清洁! 无论是新买的马口铁罐还是吃完的奶粉罐,都必须确保内外完全干燥、无任何残留味道。之后再将茶叶连同原包装袋,也就是妙招一的状态, 一起放入罐中。最后盖紧盖子,大功告成!是不是很简单?
但这招的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茶叶不要直接接触罐壁! 茶叶的吸附性极强,直接接触金属可能会产生“金属味”,一定要有内袋隔离。
这招为什么管用? 因为马口铁材质本身遮光、密封性好,是存茶的理想容器。奶粉罐更是家家都有,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零成本”,且此招适用范围广泛,几乎所有茶叶都可以如此存放。
妙招三:食品级牛皮纸袋(普洱茶的“呼吸”法)
此法适用普洱茶饼、白茶饼等需要与空气微量接触、进行后期转化的茶类。绿茶、红茶等不适用!
先将整饼或撬开的普洱茶/白茶饼,放入无异味的食品级牛皮纸袋中。再折叠好袋口,用夹子夹住。最后将其放入纸箱或陶缸中,离地、离墙放置在干燥通风处。
是不是同样很简单?
这招为什么管用? 因为牛皮纸袋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一定的防潮性,既能防止茶叶过度受潮,又能允许它缓慢氧化,完美模拟了普洱茶的传统仓储环境。
妙招四:冰箱冷藏法(绿茶&清香型铁观音的“冰柜”)
适用于绿茶、清香型乌龙茶等追求鲜爽口感的茶类,尤其在我国南方潮湿地区。
注意!注意!这招的操作方法是重点,做错反而毁茶!
第一步,密封!密封!密封! 必须先用铝箔袋或自封袋密封好,再用密封性极好的乐扣盒或马口铁罐进行二次密封。
第二步,在冰箱里找一个专用的、没有其他食物的格子,专门放茶。
需要泡茶时,取出所需量,立刻重新密封放回冰箱。不要反复将整罐茶拿出拿进,否则冷热交替会产生水汽,让茶叶受潮!
用这招保存,低温极大延缓了茶叶的氧化速度,完美锁住了春天的“鲜爽味”。
妙招五:食品干燥剂(终极防潮大法)
图片均源自网络,侵删
这招同样适用所有茶类,尤其是在南方回南天、梅雨季等极端潮湿天气下的终极解决方案。
很简单,购买食品级矿物干燥剂,成分是硅胶,通常是小圆珠形态,再将茶叶密封在罐子或铝箔袋中后,扔一包干燥剂进去。请注意定期更换,当干燥剂的小珠从蓝色变成透明或粉色时(视产品而定),说明它已吸饱水分,需要更换或烘干后再用了。
这是主动吸附密封环境内水分的“物理外挂”,能从内部确保环境干燥,效果拔群。
总结最后,给大家一个存茶心法总结:
原则: 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
禁忌: 千万不要用玻璃罐直接存放,除非放地下室完全不见光,否则茶叶会“见光死”,迅速变质。
分区: 普洱茶、白茶等需要陈化的茶,和绿茶、红茶等需要保鲜的茶,一定要分开存放,使用不同的方法。
存茶不是玄学,是科学。花几千块买的好茶,别让它毁在几十块的存储上。用好这5招,不花冤枉钱,也能轻松当好茶的“守护神”。
您还有什么独家的存茶小妙招吗?或者在哪方面存茶最让您头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实用,请务必点赞、收藏、转发,帮助更多茶友拯救他们的茶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