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山古寨自然风光
上个月带茶友去西双版纳勐海的古茶山,他看着茶农踩着梯子摘茶叶,疑惑地问:“不就是摘几片叶子做茶吗?为啥古树茶这么金贵?” 其实我刚接触古树茶时也这么想,直到跟着老茶农完整做过一次古树茶,才知道每一步都藏着 “高门槛”。今天就把制作古树茶的 4 个难点拆给大家看,看完你就懂为啥好的古树茶这么难得。
【1. 采摘:靠 “人工 经验”,一天采不了几斤】

古树茶采摘
古树茶的采摘,首先就难在 “挑” 和 “够”。古树茶树长得高,大多有十几米,只能靠茶农架梯子或者爬树摘,不像台地茶能弯腰随手采,光爬树就得费不少劲。而且只能采 “一芽二叶” 或 “一芽三叶”—— 就是带一个芽头、旁边两片嫩叶的组合,老叶、碎叶都不能要,像我第一次帮忙采,一上午才采了半斤,还被茶农说 “挑得不够干净”。
更关键的是,古树茶一年只采一两季,春茶嫩但量少,秋茶香却要看天气,要是遇上雨季,茶叶容易长老,就没法采了。去年春茶季我在易武山,连着下了一周雨,好多茶农都愁得说 “今年的好芽头少了一半”,你说这采摘门槛能不高吗?

古树春茶
【2. 萎凋:看天吃饭,差一点就 “毁了茶”】
采摘完的古树茶叶,第一步要 “萎凋”—— 就是把鲜叶摊在竹席上,让水分慢慢蒸发。这步看着简单,实则全靠经验和天气:温度得在 20-25℃,湿度要 60% 左右,还得时不时翻一下叶子,让水分蒸发均匀。

普洱茶萎凋
我去年跟着做茶时,有天中午太阳突然变大,没及时把茶叶移到阴凉处,结果部分叶子被晒得发焦,那批茶的香气直接弱了一半。老茶农说:“萎凋就像照顾小孩,得时刻盯着,太干了会焦,太湿了会闷,差一分钟都不行”,这 “看天吃饭” 的门槛,可不是随便谁都能跨过去的。
【3. 杀青:火候难控,新手容易 “炒糊”】

普洱茶杀青中
杀青是古树茶的 “灵魂步骤”,简单说就是像炒青菜一样,用高温停止茶叶发酵。但古树茶的杀青,火候特别难控:锅温要烧到 200℃左右,鲜叶倒进去后,得快速翻炒,既要让茶叶均匀受热,又不能炒糊。
我第一次试杀青,手速慢了点,锅底的茶叶就有点发黑,老茶农赶紧接过锅铲,边炒边说:“古树茶叶厚,内含物质多,炒轻了会有青草味,炒重了会有焦味,得凭手感判断火候”。现在我看老茶农杀青,听着茶叶在锅里 “沙沙” 响,就知道火候到没到,这手艺没个三五年练不出来。
【4. 压制:力道要匀,不然 “撬不开还影响转化”】

石磨压饼
最后一步压制茶饼也有讲究。古树茶的茶叶条索粗,压制时力道要均匀,太紧了后期存茶时不好转化,太松了容易碎。我之前见过新手压的茶饼,边缘松松垮垮,一拿就掉渣,而老茶农压的茶饼,表面平整,撬的时候能完整剥下茶叶,后期转化也更均匀。
去年我定制了一批古树茶饼,请有 20 年经验的师傅压,他说:“压茶饼就像揉面,力道得顺着茶叶的纹理来,这样才能让茶叶‘呼吸’,后期存着才会越香”。你看,就连最后一步都有这么多门道。
其实古树茶的高门槛,从来不是 “炒作”,而是每一步都靠人工和经验,少一点耐心都做不出好味道。就像我们过日子,想要过得有品质,也得一步一步用心经营。
你们有没有喝过让你难忘的古树茶?或者对古树茶制作有什么好奇的?评论区跟我聊聊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