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茶仙陆羽在《茶经》三之造中说: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山者;轮囷然;轻飙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简单来说,上半句说任何茶没有贵贱之分,都是精腴之茶,但后半句画风突变,说茶因为某种原因,产生了富贵和贫瘠,鲜嫩和老迈。这是在说茶吗?这是在说人生!
所以,茶道,就是人生!
茶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一直以来,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争议的几个要点主要集中在:起源的时间、起源的地点等等。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所以这种争议还会一直继续下去。因为跟文化沾边的都牵涉面非常广。可以关联到考古学、地质学和经济学。众说纷纭之下,各自持着自己的证据据理力争,谁也不服谁。
这并不是什么坏现象,有人争和有人去研究,这恰恰说明茶的魅力和价值,茶不会说话,但却暗含一些道理。不管茶在学术界有着什么样的争议,可有一点是大家共同确定的: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这点毋庸置疑!
如今,茶树被广泛种植,各种稀有品种也是价如黄金,国外种植的也不少。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说一下茶的过去,聊一下古人的茶和今天的茶有什么不同,说一下怎么到的国外。
一、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据说,在遥远的上古时期,炎帝神农为了给人治病,亲自尝百草,为的是分辨什么能入药。这就难免中毒,有时候一天甚至能中毒几十次,但神农每次都用茶来解毒。当然,这时候还不叫茶,而是叫“荼”。
虽然上古的事不可考,可《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不会迟于西汉初年,这至少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汉朝时期,我们的先民已经知道茶能入药了。既然这个时候茶就能被人知道能入药,那至少说明已经被发现很多年,并且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甚至是栽培。
而我们又为什么直接从汉朝开始说,是因为在之前的史料中,实在是缺乏茶的记载,汉朝时才零星出现。这又从侧面说明,茶也许被发现和培育得很早,但一直都是作为一味药而存在的,并没有大面积的种植和饮用。要不然,以孔老夫子对食物和挑剔和见解,他老人家肯定要留下只言片语去赞美茶的。
文献记载,茶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种植和使用。汉朝时,茶已经普遍流行,正式成为一种饮品。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第八下中有记载:
长沙国:秦郡,高帝五年为国。莽曰填蛮。属荆州,户四万三千四百七十,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二十五。县十三:临湘……荆州山,昭陵,荼陵……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写长沙国的户口和县名字,而这里出现了“荼陵”,我们知道,古人叫茶为荼,所以这里的荼陵其实就是现在位于湖南长沙的茶陵,以位于茶山之阴而得名。
另外,西汉时的王褒在《童约赋》有这样的记载:
“烹茶尽具”和“武都买茶”。
二、隋唐时期到了唐朝时,出现了著名的饮茶大神,也就是我们都如雷贯耳,写出《茶经》三卷的茶仙陆羽。就是方文山为周杰伦写《爷爷泡的茶》歌词里说的那个陆羽。
陆羽是第一个系统把茶的起源、种类、特征、制法、烹蒸、茶具、水的品第、饮茶风俗、名茶产地等作了全面论述,陆羽因此名声大振,甚至被招进皇宫为皇帝煎茶,可以说陆羽亲手推动了茶道的发展。
陆羽去世后几十年,同样身为唐人的樊绰在自己所写的《蛮书》第四卷中有过一段有趣的记载:
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
《蛮书》又名《云南史记》,是一部系统介绍当时云南风土人情的史料,全书共十卷,里面第四卷里说的“扑子蛮”说的其实是云南地区一个叫“濮儿蛮”的原始少数民族,他们是现在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祖先。樊绰认为,这些濮儿蛮人是最早发现茶树,并且培育种植的人,而普洱的谐音,就是来自濮儿蛮。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农!
唐朝时,日本数次派人前来学习,也是在这个时期,茶被一个叫“最澄”的和尚带出去的。他来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学佛教,回去时带走了茶籽。
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茶在唐初就已经流入日本,据日本《古事根源》及《奥仪抄》两书记载:
日本圣武帝于天平元年,召集僧侣近百人在宫中诵经四天,事毕各赐以粉茶,人人感觉高兴。
日本圣武帝天平元年是公元729年,当时已经是中国的唐开元十七年了。这说明茶已经流入日本有些时候,但非常贵重,是日本皇室享用的特殊饮品。
三、宋朝到明清到宋朝时,饮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人们对茶的研究也日益精湛,而且饮茶成为上流社会的一件雅事,从皇帝到官员,都对茶赞不绝口,写出了很多关于茶的专著。
如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经》、蔡襄的《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赵汝丽的《北苑别录》、宋子安的《试茶录》等等,民间更是出现了专门饮茶的茶坊、茶肆。
这说明,当时的茶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上至皇帝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对茶已经很依赖,你们高贵的喝好的,我们贫穷的喝贱的,反正得喝。
以北宋为背景写成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在第二十四回,介绍为西门庆和潘金莲串针引线的王婆时是这样的章节: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这句话里包含着重要信息,我们不说王婆和卖梨的小郓哥,这里说王婆经营的是一间茶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茶文化到宋朝时已经遍地开花。
饮茶这种事当然少不了苏轼,他最喜欢送人茶具和研究茶具,在自己的诗《次韵黄夷仲茶磨》中写道:
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浸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
反正整首诗就是借说茶磨感叹自己的人生。
到了明朝时,茶的最大改变是跟以前的做法不同了,以前都是“煎饮法”,到了明清时候,出现了炒青制茶法,于是饮茶习惯也改成了“冲饮法”,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十五世纪中后期,也就是1550年左右,葡萄牙一个名叫“古鲁士”的传教士到了广州,对当地人的饮茶习惯有过记录和描述,但这个时候,茶并没有被带走的记录。真正有记录的是成立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并且在1610年,他们发出第一张购买茶叶的订单。从此,中国茶叶走向了欧洲,并且开始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茶在他们眼里不仅是上等、贵族的饮品,还具有医疗作用。
茶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起源,现在已经不可考,也无法给出具体的论证。但我们并不用去刻意的考证,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唯一没有产生过文化断层的文明古国。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记下了他们的所见所闻,而我们只需要去从这些记载中寻找蛛丝马迹,能追溯到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更不必去争起源的地点,因为不管是起源于何处,都是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都是属于我们共同的一笔财富。
如今靠茶生存的茶农很多,茶也创造出了自己本身的价值。它带着历史使命而来,又背负着很多人的希望,至于它的老家,我们更应该说:它出生在中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