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茶叶圈炸了。

大吉岭春茶拍出一公斤1560块的天价,比去年又涨了快三成。

可奇怪的是,产量反而少了三成。
茶农说,天越来越热,茶树都快受不了了。
雨水也不按套路来,该下的时候不下,不该下的时候猛灌。

印度人想了个招,给茶叶办身份证。
扫码就知道这茶从哪个山头来的,什么时候摘的,谁炒的。
区块链这玩意儿,现在用在茶叶上了。

这边印度茶涨价,咱们中国的祁门红茶也没闲着。
去年出口多了15%,德国人日本人特别爱喝,专挑贵的买。
安徽那边建了个智能工厂,机器炒茶。

老师傅说,温度火候比人还准,不会打瞌睡,不会闹情绪。
传统手艺遇上智能制造,居然没翻车。
最绝的是,科学家把那个"祁门香"给破解了。

就是某种醇类物质,花香果香蜜香都是它搞的鬼。
搞清楚了成分,以后想调什么香味都能控制。
武夷山那边更夸张。279个大红袍品种,全存进基因库了。

还搞了个"数字大红袍",茶树身上装传感器,湿度温度实时看,手机就能监控。
政府砸钱要建5万亩智慧茶园。
以后做茶可能真的要看数据了,什么"看天做青",说不定哪天变成"看数据做青"。

说到底,茶叶这玩意儿,老底子不能丢,但新花样也得跟上。
你喝的不是茶,是人家几百年的手艺加上现在的黑科技。
贵有贵的道理,可普通人想喝口好茶,也越来越难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