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茶事十年磨一剑,从个人自信,到品质自信,再到品牌自信!

1、

今天面试了一个仓管。

看上去20出头的小姑娘,挺文静的,原以为才大学刚毕业不久,没想到已经36周岁了。

有一个10岁的上小学的儿子。

她说话细声细气,把村姑陈也弄得扭扭捏捏起来,不敢大嗓门,生怕吓到她。

但看到她的薪资要求,我直接吓到。

比市场平均工资低了20%,比我们给这个岗位开出来的工资低了30%。

为什么这么不自信?我问她。

她嚅嚅半天,说出了所以然。

原来,失业已经半年了,找工作这几个月,一直遭受挫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家对30周岁以上员工的“弃用”。

她接触到的大多数企业,都不招30岁以上的员工。

从前的工作经历一直是做客服与文员,并没有特殊的一技之长,求职的时候可选择的余地就很小,再被年龄限制一下,就更难了。

几番磋磨之后,她主动降薪,希望通过低薪这一另僻的蹊径,为自己的求职生涯,找到另一个突破口。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她非常地不自信,说话声音很小,表达的时候感觉语言生涩,仿佛是不常与人进行深度沟通形成的轻度表达障碍。

喜欢多管闲事的村姑陈,对她进行了一番鼓励。

从为母则刚,说到一个优秀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

虽然杯水车薪,但是,有劝总比没劝好。

能帮一点,是一点吧。

2、

由此联想到了一个被我们淘汰的主播。

长得很美,形象端庄,性格也文静,除了,不自信。

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奔跑,其实已经少了很多当年初创时期带团队的耐心。

当年人工便宜,团队成员几乎是从实习就到了公司,一手一脚自己带出来的。

忠诚度足够,并且,一个能顶三个。

现在人工贵了,便不再有培养人的耐心与热情,招人最好是招有经验的,来了就能战斗的,可以独挡一面的。

至于培训,那太费时间与精力。

有这个培训的空档,自己去努力一把,能产生更多的收获。

后来发现,行业里都这样。

面试一个别的茶叶品牌过来的主播的时候,发现,她在那家卖了一年武夷岩茶,连正岩和半岩的界线在哪都不知道,连肉桂的品种香都不知道.....

说肉桂的品种香是蜜桃香。

惊掉了李麻花的下巴。

看来,这个品牌是不怎么给员工培训的。否则怎么可能连这点基础的知识都不知道,还能在里面混上一年。

另外一个茶品牌出来的人更离谱,说,我们公司什么都没培训,就教我们泡茶,微笑,有客人来就泡茶,随便闲聊。

不介绍产品,那业绩怎么做?

她神秘地笑,老板自己会卖茶,我们只要负责给客人泡茶就可以了。

这商业模式,听得我一头雾水。

难怪现在行业里懂茶的人越来越少。

不像当年,哪怕是开间几平方的茶叶店,也要喝个五六七八年的茶,六大茶类都喝过,茶山都去过,才敢入行去卖茶。

当下自媒体爆炸,快餐时代,一切都简化了。

直播间9.9买茶就可以,何必还辛苦学茶?

3、

说回那个被淘汰的主播。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自学能力很差。另一个是,不够自信。

她介绍小陈茶事的产品的时候,怯生生的,就怕说错了,生怕说多了。

每款茶言简意赅三两句,就过款了。

每每听得我在屏幕外七窃生烟。

我们是根正苗红的太姥山白茶,是有茶山有茶园有有机证有SC的实打实茶企,是拥有老S这种顶尖制茶技术的老师傅的茶厂,是几十年坚持日光萎凋薄摊薄晾的传统工艺坚持者。

这么多的实实在在的亮点,到了她的嘴里,句句点到为止,含蓄得不行,好像我们是在教她撒谎,不敢多说,怕被揭穿似的。

第一次听她讲产品的时候,觉得生气。

觉得是培训不到位,后来,又培训了无数次之后,发现她仍旧是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在介绍产品,就怕多讲一句....

细思一番之后,释然了。

这是一个不自信的人,永远的表现方式。

不自信的人,对自己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把一件难做的事给做好;对公司没信心,不相信真的有人会如此认真地不求回报地去种茶卖茶;对产品没信心,不相信老S出品的白茶在业内鲜有对手;对品牌不自信,不相信小陈茶事的金字招牌历经十年努力已经金光闪闪.....

所以她讲产品的时候,一句不敢多讲,生怕讲错了,被人嘲笑;她在介绍茶山茶园有机证的时候,也是尽量快快讲完,就怕被人指认是假冒的闹出笑话....

一个不自信的人,越发会怀疑一切,越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好东西。

所以,我们深思熟虑之后,淘汰了她。

一个不自信的人,是介绍不好小陈茶事这般足够自信的产品的。

4、

有时候会碰到茶友来反馈一些不好的评价。

比如,说千里香不够香。

这就十分地离谱。

我们可以认为天心岩肉桂不够香,认为雪梨不够香,认为铁罗汉不够香,认为白鸡冠不够香.....

但是,千里香,名字就取自它的产品特征——千传千里的香水炸弹,它就是以香闻名的,说它不香,这完全没道理嘛。

故而,对于这种评价,村姑陈一律不接受。

我可以虚心地接受大家的意见,比如把包装改进得更礼品化一些,比如产品份量做小一些,比如多做一些体验装,比如开发一些柴烧的小盖碗。

这些都是经营层面的良心建议,村姑陈当然是照单全收。

但是,对于产品品质方面的反映,我是一万个不认可的。

有人说,不可能就你家的茶最好,这怎么可能?

理论上当然不可能。但实际上,不同价格,那不具备对比的前提,没有可比性。若是同等价格里,老S出品的茶必定是最好喝的。

不信?拿几千块钱出来,四处买买茶,测试个两三年,自然有答案。

或者,急着想知道真相的,把自己能看得上的品牌,每家买一罐子,放在一起,拿五六只盖碗同时冲泡,对冲,一家一口对比着喝,立马就知道村姑陈的自信从何而来了。

为什么两百块的茶不敢卖两千块?真的是因为这茶农朴实无华不知道市场上的价格吗?

不不不。

他不敢卖得贵,不是因为不愿,而是因为没底气——自己做的茶,好不好,耐不耐泡,自己心里没点数么?

卖便宜点,就算收货后发现难喝,也不会上门找麻烦,消费者容易自洽——毕竟这么便宜的茶,难喝点也正常。

但要是贵的茶还这么不耐泡这么苦涩这么难喝,那人家肯定砸上门来——这么贵的茶还这么烂,做人也太黑心了!!

尤其,当下是自媒体时代,短视频和直播发达得不行,茶区里哪还有真正与世隔绝的质朴茶农?

人家穿得朴素,是因为表演的需要,因为你需要人家塑造一个老实本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茶农。

为了你,专门上闲鱼淘了一套旧衣裤,专门租了一间破旧的房子。

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为,消费者需要给自己买到的便宜茶,找一个便宜的理由。

5、

村姑陈的品牌自信是怎么来的?

是从产品的品质来的。

村姑陈的品质自信是怎么来的?

是从老S的技术来的,是从砸下全部嫁妆的有机茶园来的。

这十年,我们一直在挖地基,为小陈茶事这个品牌,塑造一个坚实的,牢固的基础。

这个基础就是,几百亩有机化种植的茶园,一个技术精湛的制茶团队,一个巨大的每年存下一点新茶的仓库。

这十年,我们很少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很少去与同行交流。

就顾着,争分夺秒地往前奔跑了。

跑着跑着,有一些茶友不见了,有一些团队成员掉队了,另一些团队成员离开了。

然而,村姑陈和李麻花,仍旧,坚持在第一线。

打好了基础之后,接下来,就要为这栋房子,盖地面的部分了。

终于,要盖楼了。

下一个十年,我们仍旧是要做优质的产品,做负责任的茶厂,为广大真心喜爱喝白茶的茶友,贡献出一年又一年的好茶,做一季又一季值得珍藏的珍品。

好白茶不常有,但小陈茶事长有。

愿你的喜爱永远与我同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