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女儿茶的前世今生

□孙晓明 孙辰龙

对于许多中外游客来说,品女儿茶已成为游泰山后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在饱览五岳之尊的泰山胜景后,山风习习,小憩片刻,品茗一杯泰山女儿茶,疲惫倦容顿时一扫而空。可有谁能知道,泰山本无茶,泰山女儿茶的由来颇有故事。那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看看泰山女儿茶的前世今生。

原本无茶

青桐芽的饮茶智慧

泰山云雾缭绕的山麓间,一片片青翠的茶树承载着千年文化。从青桐芽到高档绿茶,从皇帝封禅的贡品到《红楼梦》中的消食佳饮,因其独特的香气和品质,民间有“茶中板栗”之说。泰山女儿茶的故事如同一杯清茶,回味悠长。

“泰山无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的记载,为我们揭示了泰山茶文化的初始形态。

泰山原本并不产茶,但泰山人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唐朝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泰山一带民间的饮茶习俗由来已久,但早期饮用的并非传统茶叶。

明万历年间的《岱史·物产志》记载更为详细:“茶,薄产岩谷间,山僧间有之,而城市则无也。山人采青桐芽,曰女儿茶。泉崖阴趾茁如波萩者曰仙人茶,皆清香异于南茗。”传统的女儿茶制作工艺已经失传,人们仅知道古时候集中采青桐芽的地点,是在泰山西麓扇子崖下的青桐涧。百姓常来此处采桐芽,炮制后用泰山泉水冲饮,清香爽口,口感“鲜嫩如少女”,故得佳名。

除了青桐芽,泰山还曾出产过其他种类的代用茶。据史料记载,有黄连茶、菊花茶、松叶茶、柏叶茶、竹叶茶等。山民们还制作桑叶茶、枣花茶、石榴花茶、槐角茶、梨茶、金花茶等自饮。这些茶有的经过煮、炒,有的则要经过霜打才好。自制茶经济实惠,符合口味,并且可以根据身体条件选制不同的茶,展现了泰山人因地制宜的饮茶智慧。

禅茶一味

灵岩寺与北方茶文化

泰山与茶的因缘,在宗教领域尤为深远。泰山灵岩寺堪称中国北方“茶道祖庭”,是北方茶文化的发源地。

唐朝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可见,饮茶习俗以坐禅提神、茶禅一味的悟道过程而得到提倡,并逐渐在民间流传。

书中还记载:“自邳、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按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泰山灵岩寺饮茶习俗的形成和流播,为后来的泰山茶文化奠定了基础。山东民间饮茶习俗推动了茶叶在我国北方地区的迅速流传。

灵岩寺僧人的饮茶参禅作法,还影响了东亚茶文化的发展。唐贞元年间,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到了灵岩寺跟随顺晓法师学习密教,并接受灌顶。后来,日本真言宗开山大师空海,也来到灵岩寺礼佛。灵岩寺僧人饮茶参禅的做法,先后由这两位大师带回日本,在日本僧众群体形成了晨诵后围坐饮茶的清规,这叫做“一味同心”。之后,饮茶习俗发展为一种文化,即追求“和、敬、清、寂”禅宗精神的日本茶道。

宋代更是将茶与祭祀结合,君臣曾以茶为祭品,祭祀泰山白龙神。明清时期,泰山还出现了“施茶”活动,善士们在盛夏酷暑之际,免费为路人提供茶水解渴消暑,体现了泰山茶文化中的慈善精神。

茶香传说

名字由来与文化意象

关于“女儿茶”的名称由来,泰山地区流传着多个版本的美丽传说。

一则传说与乾隆皇帝相关。相传乾隆到泰山封禅,欲品当地名茶。但当时泰安并无茶树,官吏们便选来美丽少女,到泰山深处采来青桐芽,以泰山泉水浸泡,并用体温暖热,献给皇帝品尝。乾隆饮后深感清香爽口,问是何茶,官吏如实相告。乾隆深受感动,便将其命名为“女儿茶”。

另一个传说则与泰山扇子崖附近的一位单姓老汉有关。面对财主逼债,他家收养的姑娘创制了青桐叶茶,取名“泰山女儿茶”,不料后来姑娘被证实是泰山上的青桐仙子,受碧霞元君之命来扬善惩恶。

这些传说不仅解释了茶名的由来,更赋予了这片茶叶神秘的文化色彩。泰山女儿茶也因此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清代,泰山女儿茶已经从民间饮品进入上流社会,成为贵族世家钟爱的高档佳茗。就连《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袭人和晴雯为宝玉沏女儿茶消食。曹雪芹笔下的这一细节,不仅反映了泰山女儿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也印证了其消食化积的药理价值。

水火相济

泰山茶俗与饮茶礼仪

老泰安人见面打招呼,常说“有空到我家喝茶去”。爱饮茶的泰安人,总结了很多喝茶的经验,形成了一些饮茶的礼节、惯制。

泰安人有句俗话,说“喝酒喝得起,喝茶喝不起”。意思是喝酒痛快,喝茶则需要时间、耐心和心情。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泰山人对于饮茶的态度——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需要用心体验的生活方式。

在泡茶方式上,泰安人有着独特的讲究。茶水要闷透闷足,喝的时候要少倒、勤倒,而且绝不能将壶中的水倒空,否则无论多好的茶,哪怕是冲第一次,水倒空后再倒入开水就会泛白,味道尽失。

泰山茶的美味,还与优质的泰山水有密切关系。泰山水质清、洁、轻,甘甜冷冽,能充分体现茶色、发挥茶味。泡茶的水最好是烧开的天然泉水,烧水则最好用木柴。有了好茶好水,若没有精致、独特的茶具,品茶的感觉就会大打折扣。泰安人喝茶喜用紫砂壶、泥子壶、泥子碗;泰山地区还有独特的高庄葫芦壶,端庄挺拔,郑板桥描述它为“嘴尖肚大耳偏高”,也是当地人饮茶常用的器具。

泰安民间还有一种独特的风俗,就是在茶壶身上轻轻地敲打,产生裂纹,然后再铺上细密、规则的铜镯子。泰山四槐树的尹家,就收藏了一把带有四百多个铜镯子的茶壶,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

南茶北植

现代女儿茶的培育与发展

从1966年起,泰安开始引种茶树,几代人努力后,泰山脚下的女儿茶园如今已成为我国最北方的茶叶种植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泰山人重新开始“南茶北植”的尝试。在科学指导下,下港、徂徕等地已经有了茶园。泰山地区的民众以前经常饮用的是茉莉、珠兰等花茶;近些年,绿茶开始受到欢迎,高档的龙井、毛峰、毛尖则常被用作礼品,或用来招待贵客。在农村,传统的干烘大茶、花茶、黄大茶等色醇、味重、价廉的品类仍然有市场。

现代泰山女儿茶属炒青绿茶。产区纬度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茶树休眠期长,采摘期短。这些条件造就了茶叶叶片肥厚坚结,耐冲泡的特点。

泰山女儿茶的茶色清澈剔透、碧绿娇嫩、澄澈晶莹,饮之回味醇美,沁人心脾,留香悠长,有浓厚的泰山板栗香气,素有“茶中板栗”之美称。

如今,泰山女儿茶已经成为泰安一大特产。泰安市茶园面积有5万余亩,产值超10亿元。2000年,泰山女儿茶栽培面积已达1000余亩,到2024年,泰山区泰山茶种植面积已达到1.28万亩,被列入首批中国农业品牌名录。

栏目策划/编辑 马纯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