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茶叶不像咖啡豆一样磨成粉,直接喝了?其实还真这样喝过

朱元璋一句话把宋朝的抹茶判了死刑,六百年后年轻人用冷泡茶把它从坟里挖出来,这轮回够狠。

宋朝人把茶叶磨成粉,热水冲开,打出泡沫,叫点茶。

这套流程传到日本,成了今天的抹茶。

朱元璋在1391年下圣旨,说磨粉太费事,以后直接泡散茶。

这道命令砍掉的不只是工序,还把中国茶的社交属性从“表演”变成“聊天”。

宋朝人喝茶要展示手法,明朝人喝茶只要张嘴就行。

朱元璋要的是效率,他管的是全国百姓的吃喝拉撒,磨粉耽误种地。

现代咖啡用磨粉冲泡,因为咖啡豆油脂多,磨完马上萃取,香气冲得快。

茶叶不一样,叶片里的味道是分层的,一次性磨粉等于把所有味道挤在一起,苦和涩先跑出来,香和甜被压住。

日本抹茶能撑住,是因为他们在采摘前20天遮光,减少苦味物质,再用石磨低温慢磨,一小时只能磨40克,成本高到离谱。

普通茶叶直接磨粉,就像把整包调料倒进锅里,味道乱成一锅粥。

2022年冷泡茶市场涨35%,年轻人用矿泉水瓶把茶叶扔进去,放冰箱过夜。

冷水萃取慢,苦味出得少,甜味留得住,还能随身带。

这不是偷懒,是算账:一杯冷泡茶成本不到两块钱,比星巴克便宜十倍,比日本抹茶便宜五十倍。

商家嗅到商机,推出茶包大小的冷泡袋,连杯子都省了。

朱元璋砍掉抹茶,是为了让农民多种粮食。

年轻人复活冷泡,是为了让钱包少出血。

两种喝法隔着六百年打架,打的其实是生活节奏。

宋朝人一天喝三次茶,有时间慢慢磨。

现代人一天喝三次咖啡,没时间等热水降温。

冷泡茶夹在中间,既不磨粉也不烧水,像是对朱元璋的隔空喊话:你砍掉的仪式感,我用冰箱补回来。

茶叶磨不磨粉,从来不是技术问题,是钱包和时间说了算。

宋朝点茶需要茶磨、茶筅、建盏,一套装备够买三袋大米。

现代抹茶需要遮光农场、石磨、冷链运输,一杯卖到三十块。

冷泡茶只要一个塑料瓶,连电费都省。

朱元璋要是活在今天,看到年轻人用冰箱泡茶,估计会再下一道圣旨:把冰箱也禁了。

喝茶方式变来变去,变的是怎么省时间,不变的是怎么让嘴巴高兴。

宋朝人高兴的是打出厚泡沫的成就感,现代人高兴的是拧开瓶盖就能喝。

冷泡茶把这两种高兴缝在一起,用最低成本装下最多滋味。

这不是妥协,是算账高手的新发明。

朱元璋的刀砍了六百年,砍不掉人对滋味的贪心。

现在轮到你选:是花三十块买仪式感,还是花两块买方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