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的茶业
本文由云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整理编辑,授权晓德书号刊发。
编者按:此文原载《新动向》第一卷第六期上(1938年9月发行),今用简化字录出,标点符号上酌情添加顿号。作者张凤岐(1910-1992),字翔生,昆明人。1933年东陆大学毕业,旋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1935年毕业回滇。长期研究云南边疆及中外关系问题,1935年参加中缅勘界,任翻译;又对普思沿边、十二版纳及澜沧、孟连等地实地调查一年,著有《云南外交问题》,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本文即作者据1934年、1936年在普思沿边、十二版纳调查所作。
《新动向》1938年第1卷第6期
滇南的茶业
张凤岐
1、中国的产茶区
茶是我国特产之一。远至汉、唐时代,茶已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唯一的交换物。
海关自有贸易记载以来,华茶出口即与年俱增。迨至光绪十六年(一八八六年)输出数量达一百三十四万公担,值银五千二百二十万元,於出口总值中居半数以上,而占出口商品的第一位。自此以后,茶的输出年有增进。虽至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茶的地位已为生丝所超过,但直至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还大体能够维持第二位的地位。可是,自大战以后,茶的输出即已一落千丈,出口位置已降至第五位以下,一九二〇年且造成最低的记录,计输出十八万五千公担,值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四千余元,仅占出口总额百分之一·六三。其衰落的程度,可以想见。当我国茶业蒸蒸日上之际,在咸丰、道光年间,荷、英等国已存侵夺我国茶市的企围。爪哇自一八二四年,印度自一八三八年,即由我国输入茶种及产制技术,开始试验。
此后,我国所独占的世界茶市场,已为他国所平分。最近三十余年来,欧陆的红茶市场,既被印、锡、荷、印所夺,美洲之绿茶、乌龙市场,又复被日本、台湾所劫;砖茶除国内蒙、藏两地外,向以俄国为唯一市场,但自苏联提倡茶业,一九三七年后,该国消费已能完全自给。近年绿茶虽在非洲发现新市场,但日本茶商已竭尽心智,进行掺拼方法,前途已不可恃,我国茶业一落千丈的原因,半由於国外茶业兴起的结果,半由於华茶不知改进的所致。第一,茶园的经营,向采小农经营,而非大规模的企业经营。第二,茶叶制造,在精制之前,粗制手续概系委诸於不明科学原理及好贪小利的茶农。第三,茶业的运销,不重安全,不重经济。茶叶的质受浸湿受潮的害,而成本反而加重。第四,茶业组织,若茶农,若茶号,均不健全,营业也不合理。这是我国茶业衰颓的原因。
2、中国的产茶区
我国的产茶的区域,有自然界线。高级红茶,计分两区:一为湖北的宜昌,二为安徽的祁门,至德,及江西的浮梁三县。中级红茶为湖南的安化及江西的修水,武甯。低级红茶则散处于两湖各县及浙江的温州等地。绿茶高级者集中於新安江一带,其次为浙江的绍属及湖属各处。云南普洱思茅,景东一带亦产绿茶。内销茶方面,则有福建安溪的“铁观音”,浙江杭州及其附近所产的“龙井”,安徽霍山及六安的“毛笔”。以上全国著名产茶区,有的已沦陷在战区,有的已在烽火中,茶产自然受到无情的摧残。惟独滇茶,在后方,大有发展的余地,为增加对外贸易的出口货计,为增加战事生产力计,我们对滇茶,应有明确清楚的认识。
作者缘就两年前滇南边地调查的实际所得,很忠实的,很简单的,介绍以普洱思茅为中心的云南茶业现状。
3、滇南的茶业
“普洱贡茶”,是举世闻名的。然而普洱(即今日的宁洱县,)并不产一株茶树。真正生产大量的茶树所在地,却是环绕着普洱区域一带的顺宁茶,景东茶,及倚邦茶,易武茶……这些地方出产的茶叶,以质料说,是很美好的;以销路说,除供给本省需用外,还远销到外国如越南、缅甸、印度。再由缅印转销前后藏。
作者最稔熟的产茶地是普洱思茅沿边区域一带。这里,曾经有九个月的实际调查工作,而且是两度经历其地的(民国二十三年及民国二十五年)。本文所述的一切,完全是个人亲身口访眼见的客观事实。
普思沿边区域,今已依行政区划分为六县另一设治局。六县是车里,佛海,南侨,镇越,江城,六顺。另一设治局是临江设治局。这整个区域属於位於宁洱县(即普洱)的第二殖边督办公署管辖。这区域是僰掸民族(即滇俗名摆夷族)所聚集的。本区域最大的特产是稻谷,茶叶,樟脑,蔗糖,红木,植物油,淀粉,香蕉,橘柑,及金,银,铜,铁,盐,硝,磺,礬,石膏,石油等……而以稻,茶,樟脑为最驰名,且已有成效。现在我略谈一下思普区域的茶产罢。思普区所产茶叶,分为方茶,圆茶,紧茶,砖茶,散茶,等数种。佛海所制出的方圆形饼茶,多数销往暹罗、缅甸及香港、重庆等处。依邦、易武两地所制出者则概销于越南河内以及思茅、昆明。紧茶於冬春间以一部份运出思茅售与藏人。我们每到春三、四月在思茅,甚至在佛海,见有驼马千百成群的由西藏和由云南西北丽江一带来的藏人、古宗人,露宿在县郡的附近山林旷地里,那就是大批来购茶叶的商贩了。其次,紧茶的大部份则运往缅甸、印度由加伦埠分销前后藏,每年平均在五千担以上。砖茶一种,仅佛海制造,专运由缅甸、印度直达前后藏销售,为数并不多。散茶向来运销思茅,经思茅茶商改制为方圆形茶饼,每七饼包作一包曰一筒,重四斤十二两,一驮二十四筒,一担一百三十筒。然后运至昆明分销各地,这就是驰名天下的“普洱茶”了,最近佛海县茶商对于散茶,大都自行直接运至昆明。佛海制茶事业,蒸蒸日上。最近西藏商人且直接到佛海县购买茶叶,将来必夺思茅茶市无疑。
茶叶的产额,则分江内、江外两处(江系指澜沧江而言,惟在车里县一带,另名曰九龙江,共实是异名而同实的)。江内产茶的地方是依邦,易武,漫撒,架布,蛮布,莽芝,革登,蛮松,攸乐等处。江外产产(应为“茶”字,编者注)的地方是佛海,南糯,苏岵,猛崧,蛮芳,猛遮,顶真,猛混,顶真,猛遮(原文重复顶真、猛遮二处,未删。编者注),猛阿,猛往,蛮輭,猛亢等处。以茶叶的产额相比,则江外较江内为多,每年约二万担,若能改良制法,讲求销路,当可增至十倍以上。每担散茶重百斤,价由国币三、四元至十余元不等。惟依邦等江内各茶山产额较少,年约二、三千担,价值倍昂。以上是云南思普区产茶的大概情形。
4、车里“三宋”茶业的实地调查
我提出车里县的三宋区茶业来讨论,是因为我在此地特别注意这问题,而三宋的茶产也是很丰富而驰名的。三宋是车里县的一区,位於车里的西北,为车里县通佛海县的要道。所谓三宋是指蛮金,蛮昧,蛮芳三坝子而言。蛮昧位於东南,管有四村寨;蛮芳位於西北,辖有十三寨,为通佛海的孔道;蛮金位於南,管有五寨。僰掸人称盆子(坝子)曰“猛”;称高地曰“宋”。“猛宋”就是高山上的坝子的意思。这猛宋因处高地,所以气候寒冷,严冬结霜。我在民国二十三年二月十二日与中央大学地理调察团同人严德一君在猛宋测候的结果,晨间约合五度,午前十时已升至十五度,正午则在二十度以上。大概六月最热,冬季最寒,而无雾。九、十、十二月有霜,霜甚浓厚。这是产业区“三宋”的自然环境。
茶为三宋特产的一种。蛮昧之茶较攸乐为佳。茶株高三、四尺,枝生绿叶。偏产于猛宋至佛海县的山林中,与樟脑树同地而生,偏山林均是,取用不竭。民间概系靠茶产及樟脑产以为生。
猛宋采茶期分三季:废历春三月采摘者为春茶,每马驮一驮重一百斤,当地售价约国币七元左右。五、六月季采摘的茶为雨水茶,每百斤合国币三、四元。八、九月采摘者为谷花茶(谷扬花时即采摘,故名),此为茶中佳品,每百斤售国币十二元至十五元。价格视茶商需求以定,每年一度,每季来佛海市场购买。夷人缺盐,茶商携盐换茶,每三斤雨水茶换得食盐一斤。
在蛮乱回子寨中,我曾遇着一位久住昆明的回籍茶商马某,他是经售团茶的。谈及茶业甚详。我把和他谈话以及我亲自调查的滇南茶业记叙如下。
(甲)以采茶时季论,茶分四类:
(一)春茶:废历三月中旬摘出,当地市价每百斤合国币十二元至十三元。
(二)黑条茶:废历四月采摘。出市时在当地售价每斤合国币五元。
(三)细黑条茶:废历五六月采摘,每百斤合国币五元五角。
(四)谷花茶:废历八月摘,即所谓“白尖茶”,每百斤合国币十五元,此系在采地向茶农收买的价格,若运至佛海发售,则可值每百斤国币十五元,惟白尖茶自叶的尖端摘下者,量最少,故价最昂。
此外又有所谓“粗茶”,亦名“二届茶”,为黄叶与黑条合拼掺合而成的,每百斤价仅国币三、四元(收价)。
以上的四种茶均销运昆明。运输概系骡马输运,每驮运价至佛海县至思茅合国币四元。在思茅不收落地税。惟出思茅境即邀茶销费税国币二元二角五分。
(乙)以销场言,茶分二种:
(一)团茶,又名紧茶。主要销路系缅甸、印度再转西藏,亦有运往思茅售给古宗茶商者。此项团茶,系老叶黄叶合掺,质最劣。而味最浓。饮时须先煮,古宗人和之以酪及糖,吞食之,非此不足以解渴。团茶运往印度转藏,系由南峤县西南的打洛渡,(亦即中国西南的极边)以通景栋(孟艮),再转加尔各达以抵藏地。每百斤成本国币四元。运往印缅者须先在佛海缴茶税国币二元二角五分,或在打洛渡出境时上纳亦可。兹将成本及市价分举如下:
团茶每百斤成本费国币四元,
揉工国币一元五角
出口税国币二元二角五分,
驼马费国币三元五角(由佛海到景栋)
驼脚费国币十元(由景栋至加尔各达)
总计国币二十一元五角二分五,
在加尔各达每百斤团茶市价售印小洋五十元(合国币五十元),即每百斤团茶得纯利益国币二十六元二角五分。
(二)圆茶:为质佳之茶,销运香港,系佛海茶商张棠堦等所经营。
(丙)以制法编,就我沿途调查所知,可分两种:
(一)炒茶:以叶采自茶树,置热锅中,炒焙之,然后置诸凉席,以手揉搓之,再曝於阳光使干。
(二)蒸茶:采茶叶焙干,再揉搓之,又置诸竹箩中,将箩置篾器中蒸发之,取出以铁炳,以手以足压之使平,放入小布袋中,称量其重量,压平后即成茶柄。
5、佛海(猛海)是运销滇茶到西藏的总枢
佛海县是产茶的中心,同时也是华茶运销缅印转藏的中心。为什么华茶不在印度缅甸销行而仅为转口地方呢?因为华茶,尤其是团茶(紧茶)是西藏人的必需品,藏人吃的是酪,油腻而疲胃,最需味浓解腻的浓茶,然而普思沿边区域由北路销茶于前后藏不更好吗?但,这是交通运输问题,若果滇藏交通有办法,那么,滇南的茶,必将舍印缅而直销西藏。至於印缅的茶业,本身上有很好的供给和发展,印度在一八三八年即由我国输入茶种及技术,逐渐大奏成效。我们检讨华茶对英贸易的历史:自一八八〇年至一八八八年,每年在一百七十万公担以上,其中以一八八〇年出口最多。自一八八九年后,出口年减。至一九三二年仅有二四,七三九公担,衰落程度,达于极点。以输往英国的茶别言,十九世纪以红茶居多,如一八八〇年达百六十万公担以上,占我国红茶出口总数百分之六十。此后即渐呈衰落。绿茶销英数量不多,大战以前,每年尚有千余万至二十万公担的输出,战后出口数量,不过数十担。总之,华茶对英贸易的衰落,主要尚在於红茶。红茶销路不振的原因,是英国殖民地茶业的勃兴。绿茶战前对於非洲方面的贸易,向由英人运至英国,再转出口,销路尚佳,近年非洲需茶,已从我国沿海直接运往。所以英国绿茶的输入,顿形减少。
滇南的茶,运销西藏,主要的出口转口地是缅甸、印度,而以佛海县为销茶的中心。
(甲)由佛海经缅印入藏:
(一)佛海经猛遮,猛马,猛阿(中国掸地)入缅甸的北掸部,邦洒,邦养,怒江猛高(缅甸掸部)而到锡箔(Hsipaw),共二十三日马程。
(二)佛海经猛混,猛板,打洛(以上中国掸地)而入缅甸南掸部的景栋(即我国昔称的孟艮土司地Kengung)凡马程九日。达角江,(怒江),贵兴(Kunhing)凡马程三日,而至锡箔。共二十八日马程。
滇茶到锡箔后,换火车运往仰光,路长五一〇公里。由锡箔至曼德莱(Mandalay)较锡箔至仰光的运费加倍。由仰光运加尔各达,水程七二三海里,三日可到。水运费每立方吨合十五卢比。由加尔各达转火车运往施里古(Siliguri)即哲孟雄,共陆程三三五英里。由此地以牛车运往葛伦堡(Kalimpong)凡十英里。又用骡子运入藏地的怕克里凡马程八日。又十二日马程而抵西藏都会的拉萨。
(乙)佛海由陆路运茶至藏。
藏人先由阿墩子,中甸,维西,丽江等处南来思茅输运。藏人分春、冬两季,春盤到思茅,冬盤则直到佛海。拉萨至阿墩子计马程四十日,至丽江十二日,至景东十五日,至思茅十二日。藏人为滇茶,不远万里,跋涉步行,真是旅行的健将。他们南来思茅、佛海运茶的方法是先将冬盤茶自佛海运至丽江卸存。再转来到思茅运春盤茶到阿墩子等处解卸暂存后再回到丽江运所存的冬盤茶。
思普沿边区域的产茶地甚多,然均以佛海县及思茅县为销转中心。茶产最驰名的是依邦、易武。此系汉人经营,已稍知人工助长的方法,如分行裁植,斩除杂草,分开新枝。所以质最佳。此外若攸乐山茶,猛宋大寨之茶,亦滇茶中驰名的。以上是所谓“普洱贡茶”的一个实际调查,希望关心云南实业的专家及当局,更进一步作普偏的系统的调查,来开发这滇南的富源之一——茶业,则是作者所最盼望的。
推荐阅读:
《古六大茶山》,詹英佩著
《黑茶通史》,郭红军编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