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保姆这些年:一杯茶的工夫,看懂豪门规矩

新来的保姆小芳又哭了。这次是因为她给李太泡的龙井,用的是一百度的沸水。

"茶叶都烫熟了。"李太只尝了一口,就放下了茶杯,"重新泡。"

小芳红着眼睛回到厨房,委屈地跟我说:"赵姐,茶不都是用开水泡的吗?"

我看着她年轻的脸庞,想起三年前的自己。那时我也以为,泡茶就是抓把茶叶冲热水。

在李家,连喝水都有讲究。

李太喝茶,龙井要八十五度,大红袍要九十五度,普洱要用紫砂壶慢煮。差一度,她都能尝出来。

这还不是最难的。

茶叶要放在专门的锡罐里,取茶要用竹勺,洗茶要快进快出。泡好的茶,第一泡只闻不喝,第二泡才开始品。

小芳学了一个月,还是经常出错。不是水温不对,就是时间不准。

"赵姐,我是不是太笨了?"她抽泣着问。

我摇摇头:"不是笨,是还没开窍。"

开窍需要契机。小芳的契机来得很快。

那天李太招待几位太太喝茶,让小芳负责泡茶。许是紧张,她把铁观音多泡了十秒。

一位太太刚喝一口就皱起眉头:"这茶......有点涩。"

小芳的脸瞬间惨白。

李太却面不改色地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这是新到的秋茶,味道确实特别。不过配今天的杏仁酥,倒是刚好解腻。"

她三言两语就化解了尴尬,还顺势夸了点心。

事后,李太把小芳叫到跟前:"知道为什么我不当场说你吗?"

小芳摇头。

"在外人面前,李家的脸面最重要。即便你做错了,也要圆过去。"

李太顿了顿,又说:"但在自己家里,一丝一毫都不能错。因为这是李家的规矩。"

这话听着耳熟。三年前,张阿姨也这样教过我。

那时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毛巾要叠成固定的形状,为什么拖鞋要朝固定的方向摆,为什么连垃圾桶都要放在固定的位置。

直到有一天,李太突然问我:"赵姐,知道为什么我要求这么严吗?"

我老实回答:"不知道。"

"因为规矩,能让人安心。"她说,"在这个家里,每样东西都有它的位置,每件事都有它的章法。这样即便外面天翻地覆,回到这个家,一切还是井井有条。"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

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其实是李太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为自己筑起的一道墙。

小芳似乎也懂了。

从那以后,她泡茶再也没出过错。不仅茶泡得好,连毛巾都叠得格外整齐。

昨天,李太破天荒地夸了她:"小芳最近进步很大。"

小芳红着脸笑了。

晚上,她悄悄跟我说:"赵姐,我现在明白了。李太不是挑剔,她只是需要一切都按规矩来。"

我点点头,心里却想:这哪是规矩,这分明是一个女人在乱世中,为自己争取的那一点点掌控感。

今天下午,我看着小芳一丝不苟地量水温、算时间,突然想起三年前手忙脚乱的自己。

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它能让一个毛手毛脚的新人,变成循规蹈矩的老人。也能让一个满腹委屈的姑娘,变成通透明白的帮手。

茶香袅袅中,小芳把泡好的茶端给李太。这一次,李太满意地点了点头。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在这深宅大院里,我们都在学着用别人的规矩,过自己的日子。

而所谓的"难入法眼",不过是因为我们还没找到,那把打开这扇门的钥匙。

(未完待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