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清早收到茶友发来消息,语气焦急。
“老师,我有几泡去年买的肉桂,生出了青味,是不是返青了?还能补救吗?”
岩茶返青,就像食物受潮变质,基本没有挽回机会,李麻花如实告知茶友。
想要补救,除非请专业的制茶师复焙。
但成本太高,普通茶客也很难找到愿意接手的制茶师。

所以,于多数茶客而言,岩茶一旦返青,基本只能放弃。
虽然可惜,但只能如此。
茶友听完,惋惜之余,又抛出一个新的问题。
“既然岩茶不能久存,那市面上的老岩茶,是不是都是当年卖不掉、喝不完的积压货?”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岩茶的保质期说起。

《2》
由于工艺的差异,六大茶类的保质期,或者说“最佳品饮期”,并不完全相同。
经过杀青的绿茶要求“鲜”,最好当年喝完。
全发酵的红茶性质更稳定,一两年内风味都不错。
白茶、黑茶,由于工艺的特殊性,存上数十年也没问题。
而以焙火为工艺核心的岩茶,在被高温去除水分、稳定性质之后,保质期可以达到2-3年。
市面上绝大多数岩茶都是如此。
一旦超过三年,茶叶无火可褪时,青味、水汽会重新出现在岩茶体内。
这种现象,被称为“返青”。

返了青的岩茶,会出现明显的青草味、青涩味,甚至水味、酸味、闷味。
在水分子的影响下,岩茶茶汤会变得寡淡,基本失去品饮价值。
所以,如果一款岩茶,因为卖不出去,而被积压在仓库里,那么它大概率会返青。
返了青、品质有缺陷的茶,哪怕存得再久,也是过期茶、劣质茶,不能称之为老岩茶。
如今岩茶都在往轻、中火的方向焙,最佳品饮期在缩短,正常的茶商都不会刻意积压岩茶,等到隔年再卖。

《3》
真正的老岩茶,都是茶商、茶客精心存下来的,绝不是不得已积压下来的过期岩茶。
前面说过,普通的岩茶不适合存老,因此,决定要存老的岩茶,从源头开始就要遵循严格的筛选标准。
岩茶成百上千个品类中,传统的品类更适合久存,譬如水仙、铁罗汉等等。
这些品种个性鲜明、底蕴足,陈化的潜力更大。
当然,不仅品种底蕴要厚,山场也要正。
产自正岩核心产区的岩茶,内质才够丰沛,才能支撑起多年的物质转化。
外山茶内质单薄,存老了只会空洞无味,白白浪费时间。

选定茶青之后,正式进入关键的制茶步骤。
要做能存老的茶,做青、焙火,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做青要做透了,焙火要把含水量焙到足够低,同时稳定茶叶风味。
漫长的陈化过程,容不得岩茶内部存有一丝多余的水分。
茶叶制成之后,仓储也丝毫不能马虎。
严格密封,保持环境干燥、避光、通风,并定期检查。
存一款优质的老岩茶,要比制作一款普通岩茶,多花费数倍心血。
真正的老岩茶,和那些在角落里积灰返青的岩茶,有云泥之别。

《4》
老岩茶珍贵、稀有,但李麻花并不建议普通茶客盲目入手老岩茶,或者自己存老岩茶。
对普通茶客来说,这其中需要承担的风险,远大于未来的收获。
用积压的返青岩茶,冒充老岩茶的现象不是没有,缺乏鉴别能力的茶友,很容易花高价买回一堆劣质茶。
买到手的普通岩茶,没有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也很难存老、存出更好的滋味。
更何况,老岩茶的风味,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存老之后的岩茶,香气会变得内敛,风味也会往更成熟的方向转变,韵感更好。
这种深沉的风味,是很多新茶友喝不懂的。
因此,平时买到手的岩茶,在两三年内尽快喝完,更能享受到岩茶的韵味。
刚开始学喝岩茶的新茶友,最好先从水仙、肉桂等基础的品类开始喝。
先对岩茶有了充分的认识,未来喝老岩茶时,才能真正体会它的魅力。

《5》
老茶这个概念,在茶圈中永远自带光环。
好像只要年份上去了,茶叶就会更香、更贵、更有价值。
新闻里时不时拍卖出天价的老茶,更是让人们对老茶顶礼膜拜,蜂拥而上。
可在对老茶的狂热追求中,很多人都会忽略茶叶自身的特性。
不是所有的茶,都像白茶、黑茶一样,适合久存。
老岩茶固然有自己的妙处,但岩骨花香、香清甘活,才是岩茶风味的核心。
断不能为了追求年份,抛弃这些根本。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