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万暴富到门可罗雀,这茶农亲手砸了自己的饭碗,你怎么看?” 2008年,云南临沧懂过寨,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茶农靠一张笑脸拿下90万大单,转眼起楼买车;十年后,他把懂过茶当磨烈卖,坑了北方老板200万,如今仓库里堆满发霉的毛料,微信群里连问价的人都没有。
我刷到这段故事的时候,脑子里就一句话:活该。

当年那茶农叫阿三,我第一次见他是在土路上,他蹲在火塘边烤茶,见谁都笑,笑得像捡了宝。合作商老赵开着皮卡颠了六小时进山,就想找点真古树。阿三把家里最后三公斤春芽泡给他喝,老赵一喝,直接拍板:三吨,每公斤三百,先打全款。阿三当场哭了,说娃的学费有了,老娘的药钱有了。

第二年,老赵又给他翻单,还介绍北方的大客户李总。李总不懂茶,但懂钱,一出手就是200万,点名要磨烈。阿三动了歪心思:磨烈和懂过隔座山,外形差不多,价却差一倍。他连夜把懂过茶拉到磨烈村,雇人背到山顶再背下来,说是“磨烈核心地块”。李总喝得直点头,当场签合同。

纸包不住火。李总带了行家来复购,行家一喝就皱眉:这哪是磨烈?回甘短,香气糙。李总当场掀桌子,把茶样寄给老赵。老赵连夜赶来,一句话没说,把当年阿三送他的茶刀拍在桌上,转身走了。微信群一传,阿三的名字成了黑名单。

后来行情跳水,2021年山顶价跌到谷底,直播带货又把劣质茶吹成“9.9老班章”,消费者彻底怕了。阿三想降价清仓,没人敢接。仓库里堆着几十吨茶,像一堆发黑的树叶。他老婆天天骂,娃辍学去昆明打工,老娘的药从中药换成止痛片。

我去年路过懂过,阿三蹲在新修的水泥路边,面前摆两袋茶,见车就招手。我摇下车窗,他认出我,笑得比当年还用力,只是眼角多了褶子。我问他后悔吗,他憋半天说:“当时觉得反正他们喝不出来。”

你看,这就是普洱圈的死结:非标的东西,全靠人品托底。茶不会骗人,人会。消费者现在精得很,手机一搜,山头地图、树龄对比、口感描述全都有。你骗一次,十年翻不了身。

老赵后来换了合作人,只做小圈子,茶价稳,客户稳。他说:“茶农穷不怕,怕的是心穷。”

阿三的仓库现在成了寨子里的反面教材,谁家孩子想掺假,大人就一句:“想跟阿三一样?”

茶还是那片茶,山还是那座山,人心一变,味道全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