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终于降温了。
虽然只降了3度,但是因为冬风乍起,颇有呼啸之声,晨起的时候,仍是感觉,仿佛要入冬了。
没有人理解福建广东广西人,对于冬天的渴望。
就像内陆人对大海总有着莫名的向往。
福州的机场是建在海边的,大约是全世界仅有的屈指可数的建在海边的机场了。
每每飞机腾空而起,只要是白天,皆可以看到底下的辽阔大海。
一望无际,微微泛起波澜,并没有巨浪滔天的激荡与喧嚣。
喧嚣的反而是机舱。
但凡是内陆乘客,或者福建本地的小朋友,照例会对脚下这片看不到边际的大海,发出惊叹。
御水而行,御风而飞,这是几千年前的人类,就想要实现的征服自然的梦想。
这一刻,都实现了。
美妙。
遂决定煮茶,用煮茶这种极具仪式感的行为,来迎接这个迟来的,据说还特别不冷的,比暖冬还高温的,热冬。


2、
新买了一只电陶炉。
从前的那只,热得不够快,被吐槽个半死——某次聚会,等到天荒地老,一壶水还没烧开。
果然,买东西的时候不能只挑外观漂亮的,也要看性能与品质。
这一点,请李麻花共勉。
她在朋友那里买的东西,一律是又贵又不实用的,比如5位数的大漆茶盘、小叶紫檀茶盘、还有硕大到脖子根本容不下的金珠项链....
摆在家里都嫌多余,增加卫生工阿姨的工作量。
这一只新的电陶炉,有米白色的机身,黑色的面板,3000瓦的功率,5分钟之内一定能把300毫升-400毫升的水烧开。
在家用煮茶界里,算是速度极快的了。
茶友们时常会过来互动,分享一些自己在家里煮茶的照片给村姑陈同乐,于是村姑陈有幸能看到大江南北各式各样的煮茶场景与煮茶壶。
有一些确实很实用,但有一些,就特别地不建议继续拿来煮茶了。
比如养生壶。
养生壶是真心不建议用于煮茶的,尤其是煮年份真实的、内质丰富的老白茶。
因为它的那些出厂时就设定好的功能,那些定好的火候与焖煮时长,并不适合煮茶使用。
正常的养生壶,功能有,烧开水,煮绿豆汤,煮甜品,煮花果茶,煮药膳,煮粥,熬中药...
这些功能,除开烧水,几乎耗时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
加热方式是,烧开之后,长时间低温焖煮。
这里变成了跟焖茶壶一样的模式,结果就是,会破坏老白茶当中的维生素,会破坏老白茶当中的其它养分,并且,还会生成大量的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物质。
要知道,煮茶不是熬中药.
自是不必将块茎内的物质尽数一次性榨干。


3、
今天拿出来煮茶的,仍旧是去年在景德镇订制的柴烧紫砂烧水两用煮茶壶。
紫砂的泥料,柴烧的工艺。
拉壶的师傅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拉壶。
买回各种泥料,放到器具上面去,拉坯。
拉出各种器形,各种容量,配上各种造型的手柄、盖钮、壶嘴,再雕刻上各种各样的纹理纹饰。
等晾干,送到柴窑里去烧制。
烧上三四天,再晾上六七天,取出来,便是集天地灵气于一身的,精粹之作。
已经不是朴质凝重的泥巴了,而是粹炼过后,浴火重生的,瓷。
柴窑的温度是极高的,至少1300度以上的高温,是以,在夏天的时候,炎热的夏天,烧窑是一件极苦的差使。
那种汗流浃背,那种热浪扑人,那种热到窑附近的地面都是烫的,煎个鸡蛋估计能熟.....
这就是今年夏天我们没有做柴烧壶的原因。
现在天气好了,不热了,也干燥不潮湿了,正是适合泥坯晾干,正是适合柴窑烧瓷的季节。
也是福州一年当中少之又少的适合煮茶的季节。
于是让去年的柴烧紫砂壶重现天日。
在电陶炉了,美丽地,高温一回。
与老白茶亲密接触一回。
这款紫砂煮茶壶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越用越包浆。
每烧一次水,每上一次电陶炉,每煮一回茶,就是在给它的外壁和内壁,包一回浆。
村姑陈测试过,如果是用来烧水的话,如果每天烧两三壶的话,大约,两个月不到,表面的泥料就从刚出窑时的干涩状,变成油脂丰腴的油光发亮状。
拿在手里,对比之前拍的照片,只觉得,判若两壶。


4、
煮茶的真正顺序是,烧水,水沸投茶。
再沸,关掉电源,让壶在炉上放到温热,大约是60-70度左右的程度,就是手可以握住壶柄而不感觉到烫手的程度,就可以提起茶壶,出汤分茶了。
喝煮茶的时候,建议换只大杯子。
夏天泡茶的时候,通常使用的是一人杯,就是30-40毫升左右的小品茗杯。
一为显示工夫茶的精致,二为多人喝茶的场面,茶汤只能分到这么多,杯子太大会显得贪心。
但到了冬天,喝煮出来的茶汤的时候,杯子就该换成大的了。
毕竟,煮一壶茶,汤水总有300-400毫升那样多,随便分一杯,至少80-90毫升,不拿只大杯子,怎么装得下。
再说,冬天茶汤容易冷,放一会儿就凉了,喝冷茶胃会不舒服,拿大杯子装茶,一大杯茶汤,散热自然慢,有轻微的保温效果,茶汤没那么容易凉透。
大杯子装上一大杯,放在手边,放凉就可以喝了。
而茶壶,可以放回炉子上,利用炉子板面上的余温,给这壶茶保着温。
等这一杯喝完,想喝下一杯的时候,提起来倒就可以,不必再重新烧开。
省了不少事。
边喝茶可以边看看书,或者,放松自己,刷一部不太烧脑的剧。
悠闲地度过一个有阳光的,周末下午。
如果担心茶水喝多了会醉茶,还可以在桌上摆上漂亮的瓷碟子,里面放上坚果,放上白晒花生,放上苏打饼干,或者山楂橄榄这些蜜饯。
满满当当一桌子,看着就特别丰满富足。


5、
冬天喝茶是一件特别古典的事。
想象一下,也许,隔着平行时空,老苏正在考试院里煮茶;而王维正在山间煮茶;还有元朝的张可久,隐居在山上,闲时捡拾松花来酿酒,用春天存下的水,煮茶喝。
我们今天煮茶,是对古人的致敬与怀念。
几千年了,唯煮茶这件事,跟张仲景的经方一样,流传了下来,并历久弥新。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把茶汤倒在一只大大的郎红压手杯里,敬残阳,敬岁月。
一樽,还酹夕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