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发现,街角那家卖了二十年的老茶庄,突然就关门了?

不是生意不好,是没人敢在店里坐下来喝一杯了。

茶叶卖得越多,活得越累。
线上卖一斤茶,平台抽成、快递费、主播提成,算下来利润比十年前还薄。
可你去实体店,同样一饼普洱,标价翻一倍,老板说“这是陈年老料”,你心里清楚,这料可能三年前就压在仓库里了。
直播间的“小茶婆婆”一天卖三万单,可你点开评论区,全是“喝了拉肚子”“包装漏了”“跟直播间不一样”。
不是她骗人,是供应链早就不知道谁在管货了。

茶企忙着融资、质押库存、拿贷款续命,银行盯着你的茶饼当抵押品,像在押注一场不会散的局。
年轻人不买传统茶砖了。
他们要的是咖啡馆里那杯茉莉冷萃,是便利店冰柜里贴着“0糖0脂”的茶饮,是朋友圈晒的“茶山徒步 手工制茶”九宫格。
云南的茶农开始接民宿订单,不是卖茶,是卖体验。
你花三千块去山里住三天,不是为了买茶,是为了证明自己“活过不一样的生活”。

中小茶企不敢囤货了。
以前一囤就是三年,现在连三个月都怕。
大益搞“云仓”,200多家经销商共享库存,谁卖得动谁提货,谁压货谁掏钱。
这不是技术革新,是被逼出来的活法。
你买茶,图的是安心。

可现在连茶农都说不清,自己种的茶,最后是不是进了某位老板的理财产品。
监管出文件了,质押率不能超六成——可你知道吗?
有些茶企早就把仓库里七成的茶,重复抵押了三次。
别再说“茶文化传承”了。
真正在传承的,是那些在抖音开直播、在小红书教你怎么泡出不苦的90后。

他们不讲年份,不吹山头,只说“这茶喝起来像春天刚下过雨”。
你不是不爱喝茶了,你是不敢信了。
那些还在用“老茶客”“传家宝”当卖点的店,正在被一种更沉默的放弃淘汰。
不是消费者变了,是整个链条,从根上烂了。
你喝的不是茶,是信任。

可现在,连茶汤的颜色,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调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