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泡七次还有香味,全靠做青和烘焙时捏着秒表般的精细操作。
先说晒青,非要选午后阳光柔和时摊叶子。

不是随便晒,中午太阳毒,叶子会被晒焦,早上太阳弱,水分蒸发太慢,叶子软不下来。
就像晒被子,正午晒会烫坏布料,傍晚晒又晒不干。
现在用室内控温摊青,就是怕老天爷变脸,今天晴明天阴,叶子晒得不一样,味道就差远了。
做青时要摇5到6次,一次比一次摇得重,静置时间还得慢慢加长。
这可不是瞎摇,叶子边缘摇的时候互相摩擦,细胞破了就氧化变红,中间没摩擦到就保持黄绿,这才叫“绿叶红镶边”。
温度卡在25℃,湿度70%到80%,是因为这个时候叶子里的酶最活跃,氧化得刚好——快了叶子全红变黑,慢了没香味。
高端茶厂搞恒温恒湿房,就是要让每次摇青都像复制粘贴,保证每批茶一个味儿。
炒青得趁热,刚做完青马上炒。
这一步是关火,把酶杀死,不让叶子继续氧化变黑,香味就锁在里面了。
以前用柴火锅,火大了糊,火小了杀不死酶,还会有烟味串进茶里。
现在换燃气或电热滚筒,温度能调到 exact,转起来叶子受热均匀,一锅能炒以前十倍的量,效率高还没怪味。

揉捻和包揉要“三揉三焙”,揉完烘到半干,趁热用布包着揉。
茶叶得卷成条,紧巴巴的才好看,像小姑娘梳辫子,松了就散架。
包揉时压力要匀,重了揉碎成渣,轻了卷不紧,卖相不好。
白霜是茶叶里的好东西揉出来了,像面包表面的粉,越多说明茶越浓。
足干时用50到60℃的文火慢慢烘,烘到含水量低于5%。
温度高了,香味会被烤跑,喝着像焦树叶;低了烘不透,放几天就发霉。
5%的水分刚好,能放好几年,过年买的茶,明年喝还是那个味儿。
老茶农爱用炭焙,火盆上挂着茶叶慢慢烤,能烤出炭火香,但得盯着火,一不小心就烤糊,一天烘不了几斤,只有贵的茶才这么干,便宜茶用机器烘,快得很。
现在机器摇青、杀青,一天能做以前手工一个月的量,但顶级铁观音还是靠人做青。
机器摇得再匀,也摸不出叶子软了还是硬了,手工能随时停,叶子快烂了就少摇会儿,不够红就多摇会儿,这是机器学不会的。
就像包饺子,机器包得快,但家里过年还得手工包,吃的就是那个劲儿。
手工和机器做的铁观音,你信哪个能泡出七次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