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环境的走势与大众认知转变,让中国消费市场,经历深刻而复杂的转型。消费季发布的《中国消费人群心智地图与品牌未来战略白皮书》指出,传统“性价比”概念已无法满足当代消费需求,逐渐分化为“质价比”与“心价比”并行的双重评估体系。
对于面向普罗大众的、具备“质价比”“心价比”的民生好茶塑造,中茶厦门公司一直是“尖子生”。如今,其再度交出创新答卷。
9月30日,海堤茶庄在福建厦门正式开业。
以海堤茶庄为“试验场”,中茶厦门公司正在进行一场对茶叶消费逻辑、饮茶场景重构的前沿探索,为茶叶市场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海堤茶庄开业(中茶厦门公司供图)

一座面向大众的海堤茶庄
“中茶海堤”在厦门人心中,早已不止于一个品牌,更成为一代人的味觉记忆。那杯经典味浓的“酱油茶”,是街头巷尾居民茶桌上的日常、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体面手信、更是几代人对“放心茶”的信任图腾……承载着“厦门人自己的茶叶”的情感记忆。尤其在老一辈消费者心中,拥有极高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基于这份深厚的信任基础,中茶厦门公司并未走向高端化、小众化路线,而是坚定地立足大众、扎根市井。大众对中茶厦门公司的品牌信任,也成为其模式创新的坚实基础。海堤茶庄,便是中茶厦门公司对大众市场布局形式的全新探索。
当前,全国首家海堤茶庄已正式落地厦门。

△海堤茶庄开业(中茶厦门公司供图)
走进海堤茶庄,入目首先是开放的试喝台,消费者可以先尝试后购买,更易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茶叶,全店遍布各类散茶和包装茶展示柜,可选择性非常多。
不仅价格透明亲民,更为独特的是,海堤茶庄着重发力“散茶按两卖”模式,主打面向本地居民的平价民生好茶,旨在让每一位普通消费者都能轻松享受到高品质的茶叶。无论是想尝鲜的新茶客,还是有日常喝茶习惯的老茶人,花几十元就能带走一小份新鲜好茶,不用有“喝不完”“不好存”的顾虑。这种“轻量化”的购销模式设计,进一步打破茶叶消费壁垒,让茶回归民生消费品的本质,成为大众更加日常化的选择。




△海堤茶庄(中茶厦门公司供图)
未来市场争夺的焦点,是对用户需求理解深度、服务黏性强度的竞争。通过海堤茶庄模式,中茶厦门公司将进一步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有利于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推荐,进而以更精准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提高品牌声名和大众认可度,进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大家在海堤茶庄中品茶交流(中茶厦门公司供图)

一众高质价比的民生好茶
海堤茶庄中陈列的,都是经过严格品控、标准化生产的民生好茶。每一款产品背后,都承载着中茶厦门公司对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与质量安全的严格把控。
作为茶产业“国家队”,中茶厦门公司将安全摆在首位。通过严格把关原料供应端、推动标准化生产工艺执行,构建起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筑牢茶叶质量安全防线。从茶园种植、原料精选,到加工锻造、包装销售,其对茶叶制作的各个环节都倾注心血。
每一包烙印上“海堤”印记的茶叶,必然经过层层精雕细琢,历经五大检验关、数十个小检测环节。正是对质量安全的执着追求,对高质价比民生品质好茶的坚守,造就了众多便捷可享的大众适口珍品,为消费者带来一杯杯品质卓越、安全放心的好茶。

△海堤茶庄(中茶厦门公司供图)
通过规模化生产、传统非遗技艺支撑、精细化拼配,海堤找到了成本与品质的平衡点。以扎实的工艺、稳定的口感、安全的品质,筑牢“放心茶”根基,让消费者可以用平实的价格,喝到一杯健康品质的放心好茶,这恰是“质价比”的真正体现。

一个破浪前行的央企品牌
海堤茶庄的落地,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中茶厦门公司秉承“好茶在中茶”品牌理念,对“做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好茶”初心和“央企品质、国民口粮”定位的又一次当代践行。
作为央企老字号品牌,中茶厦门公司以海堤茶庄为破题点,进行的独具市场竞争力的茶业新模式、新体验探索,将进一步强化大众心中“亲民口粮茶”的品牌印象,赢得更多市场认可。与此同时,这一茶庄模式,或将成为其后续破局突围的一大发力点。


△海堤茶庄(中茶厦门公司供图)
中茶厦门公司的创新探索,远不止于门店形态。
近年来,其以惊人的创造力重塑产业边界,积极推动“茶 ”融合发展,将传统饮茶场景解构为年轻态的生活方式。成功打造“茗茶节·醒山”“茗茶节·春趣”“趣露营·探山海”“厦浪”“皓月迎中秋”“中秋之夜·争霸王中王”等常态化、延续性、年轻态活动。将饮茶解构为一种轻松、时尚的生活方式,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近茶、理解茶、爱上茶,让茶成为潮流生活的一部分,让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从历经七十一年风风雨雨的中华老字号茶企,到与时代同频的国民茶品牌,中茶厦门公司始终立于茶业发展的潮头浪尖。
凭借对品质的坚守、对创新的追求和对消费者的责任,中茶厦门公司在积淀与探索中不断前行,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期待海堤茶庄后续的业态可能,期待中茶厦门公司交出更多具有创造力的茶产业发展新答卷。
责编 / 石彤彤
编委 / 王妙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