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黄茶的加工——杀青
黄茶杀青的原理与绿茶相同:
1、通过高温钝化茶叶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减缓茶多酚氧化。
2、散发青草气发展香气。
采回的鲜叶经过一段时间的摊放后,散失一部分水分及青草气。至鲜叶茎叶萎蔫,鲜叶散发清香时投入锅中杀青。杀青锅温约为120-160℃。
(二)黄茶的加工——闷黄
闷黄是形成黄茶 “黄汤黄叶” 品质特征的关键步骤,利用高温高湿,使茶叶中的叶绿素被分解破坏,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片颜色发生黄变。同时有一部分茶多酚在湿热作用下开始向茶黄素转变。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闷黄方法及步骤。其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杀青时闷炒结合、杀青后闷黄、烘闷交替、烘闷结合、烘干后闷黄等多种步骤。(也就是说不管你什么时候闷都可以,但另一方面来说:太过灵活的基调也造成无法统一标准和规范化,各有各的喜好和做法。更加重了工艺的复杂性)
按照闷黄的方式又分为湿坯闷黄&干坯闷黄:
1、湿坯闷黄:多在杀青或揉捻后闷黄,将杀青后的茶叶用草纸包好,保持55℃闷黄。或使用湿布覆盖,堆放数十分钟至数十小时不等。
通常湿坯闷黄的闷黄耗时较短,一般6-8小时即可。如温州黄芽、沩山毛尖。

2、干坯闷黄:一般在烘焙后进行,用纸包好后放置于闷箱中进行闷黄,闷黄进行一次或数次,多次闷黄时跟烘焙交替进行。
通常干坯闷黄的闷黄耗时较长,需5-7天才能完成黄变过程,如君山银针、霍山黄芽。
总结就是:闷黄用时最短30-40分钟,长可达5-7天。比绿茶麻烦多了,怪不得茶农倒戈。
黄茶加工原理
湿热作用: 在一定水分含量下,以一定的温度作用于茶叶,引起叶内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黄汤、黄叶、滋味醇厚的品质。在高温湿热条件下,叶绿素被大量破坏、分解而显露叶黄素等黄色物质,从而促进了黄茶品质的形成。
干热作用: 干热作用是在水分较少的情况下,以一定的温度作用于茶叶,促进黄茶品质特征的形成。增加黄茶的醇和滋味,另在干热作用下,糖类物质会发生反应,产生焦糖香,氨基酸易受热转化为挥发性醛类,进而发展黄茶香气。
黄茶口感甘醇的原因:
在闷黄工艺中,茶叶内含物质在湿热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促使脂型儿茶素发生水解,一些高分子蛋白质和多糖等发生水解,使茶汤味降低了苦涩,而变得更加甘醇鲜爽。
黄茶好不好,工艺很重要。如果在闷黄工艺中处理不当,很容易存在闷气,影响口感。所以闷黄工艺很重要。
目前也有一些黄茶产区以黄叶茶(就是黄化的茶树品种)为原料,采用黄茶加工工艺,把本来黄色的叶片通过闷黄使其叶色更黄,制出特色的黄茶产品。黄叶茶叶绿素部分缺失而呈金黄、乳黄,茶汤因富含游离氨基酸,茶汤滋味鲜爽。

(三)黄茶的加工——干燥
黄茶的干燥方式:
1、炒干:利用高温在铁锅中炒至足干。
2、烘干:利用竹制焙笼下放炭火,茶叶铺于笼上,多次烘焙至足干。
现代机械加工多采用电热箱烘焙或远红外烘箱烘干。
黄茶的干燥方法:
干燥温度由低到高,且较其他茶类低,主要是减缓水分散失速度,继续创造湿热环境来进行闷黄。
1、毛火:采用较低温度烘炒,投茶量适当多,延长干燥时间促进黄汤黄叶形成。
2、足火:多采用高温烘炒,以增强黄茶的醇和滋味。足火后需摊凉,密封贮藏防潮。
讲了这么多,放一张雅安黄茶的加工工艺,大家来感受下工艺之复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