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吧 文物丨看完就会!揭秘古人制茶全过程

在古代

制茶要分几步?

清代这套“茶叶制作手册”

包会的!

本期《重生吧,文物》

带你了解

清制茶图通草画

重生自述

大家好,我是清制茶图通草画。我记录了古人制作茶叶的过程,兼具商品和艺术品的功能,把极具东方神韵的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带到了大洋彼岸。一杯好茶是怎样制成的?看我就行啦。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的

清制茶图通草画

共十幅,五幅一组

画横长12cm,纵长16cm

画框横长72.5cm,纵长20.5cm

均为使用水彩颜料

以西洋技法在通草纸上所作

内容为清代民间

垦地、种茶、浇水、施肥、

采茶、晒茶、捡茶、

称重、压箱和外销包装等

一系列情景

画面色彩润泽、灵动活泼

人物形象饱满、栩栩如生

内容详实细致、生动有趣

看完这十幅画

古人制茶的工艺指南

直接拿下!

(点击图片进入互动)

快来亲自体验下

采茶、制茶吧~

从神农时代直至唐以前

饮茶逐渐从西南地区

向其他区域传播

饮茶风俗普及

茶文化、茶理论飞跃发展

唐三彩茶具模型

到了宋代,茶文化兴盛

不少茶书中对斗茶、贡茶的介绍

突显出宋代饮茶

重技巧和视觉艺术的特征

体现了宋人的生活美学

宋 春宴图卷(局部)

而到了清代

乾隆皇帝凭借茶事活动之丰富

留存文物数量之多

成为清代颇具代表性的茶人

他制作了大量

与茶相关的书画、器物

↑左右滑动查看↑

清乾隆青花广彩纹章纹茶杯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左右滑动查看↑

清青花人物纹茶壶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茶叶不仅融入

古人的日常生活中

更因其美名远销海外

被誉为海上贸易通道上的

“绿色黄金”

众多与茶有关的文物

向人们再现了

海上丝绸之路上

中西文明友好交往的辉煌历史

中国茶叶

经过一道又一道的繁杂程序

被装进茶箱

从中国的山区走向世界各地

茶香所至,蔚然成风

雨林藏大叶,海岛茗香远

作为全国唯一的

热带岛屿茶叶产区

海南岛的茶叶种植历史

可追溯至千年前

海南大叶茶古茶树嫩芽。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摄

而真正让海南茶叶声名远扬的

还是明清以来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海南茶叶作为重要的贸易商品

远销东南亚及欧洲各地

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图源于海南日报

海南岛的茶叶品种繁多,各具特色

从传统的红茶、绿茶

到近年来兴起的乌龙茶、白茶等

每一种茶叶都凝聚着

茶农的辛勤汗水和智慧

其中

海南五指山红茶

以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

香气浓郁、滋味醇厚而广受好评

五指山红茶茶汤。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海南茶不仅是一种饮品

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茶之人

前来品鉴

同时,海南茶叶产业

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南国佳茗,香飘四方

值得期待!

海南大叶茶亮相第26届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打开“海南发布”对话框

点击底部“遇见文物”菜单栏

即可预约

“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数千里。”在历史的长河中,散落在海南各市县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海南发布联合海南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推出栏目《重生吧,文物》,将系统梳理海南文物家底资源,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通过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让文物“重生”般“活”起来,带领大家穿过历史的迷雾,领略琼州古今风韵。

重生吧 文物丨表演开始!“你看我这个动作能打多少分?”重生吧 文物丨“波点”元素,从古代就开始流行了重生吧 文物丨古人如何劝酒?“小抄”刻酒杯上了重生吧 文物丨天生我“材”必有用!“木中皇后”制品果真名不虚传重生吧 文物丨古代这种“券”有点特殊→重生吧 文物丨ye~ 你的“椰”,来了重生吧 文物丨糟糕!一不小心就被这抹红迷住了

原标题:《重生吧 文物丨看完就会!揭秘古人制茶全过程》

阅读原文

来源:海南发布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