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种茶是濮人先行①(蒋铨)
《逸周书·商书·伊尹朝献》和《逸周书·王会解》记载,仆人曾向商朝献短狗,向周王朝献“丹砂”。仆人就是濮人,为云南最早的土着民族之一,居住在元江以西,元江占称仆水,因仆族而得名。汉晋时期,德宏、保山、临沧、西双版纳及文山州)南县、曲靖地区富源县、大理州祥云县的云南驿等处都有濮人居住。
祥云、富源的濮人是在三国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从永昌郡(即今云南保山等地)迁来,西晋元康末年(公元299年),在临沧地区的濮人(闽濮)又南移到耿马。隋唐时期(公元589年~907年)百濮系统的朴子蛮(即濮人)分布在景东文井街、景东、保山及今云龙以西等处,在丽江塔城西北沿澜沧江亦有其部落。
元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汪中讨永吕蒲蛮(即朴子蛮),蒲蛮分支之一的布朗族南逃至镇康、顺宁一带。元史《泰定帝记》载: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十一月,云南蒲蛮来附,置顺宁及宝通州庆甸县!(云县)。消时,汉族、白族不断迁入顺宁、云县等地,布朗族又逐渐南迁,现在布朗族分布于景东、凤庆、双江、临沧、耿马、云县、镇康、勐海及澜沧等处。而濮族的另一支系德昂族,主要分布于德宏州的半山区,在游西、盈江、瑞丽、陇川l、梁河及保山等县均有德昂族居住。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说:“布朗族和德昂族统称朴子族,善种木棉和茶树,今德宏,西双版纳山区还有一千多年的古老茶树,大概就是德昂族和布朗族的先民种植的。”根据现有材料分析,濮人是云南种茶的祖先,云南大叶种茶树确系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先民濮人所种植。
据调查,云南有不少古老茶林,历代传说确系濮人所种植。如德宏莲山大寨背后有野生茶30万株,竹山寨有90万株,是一百多年前德昂族所种植的《云南日报》1955年6月3日,陇川瓦幕发现二万株野茶,系德昂族先民所栽种的栽培型茶树,《团结报》1958年7月23日),1965年6月云南省科协组织的保山地区经济林木考察组在保山地区高黎页山保屯公路81公里处(海拔2344公尺)看到一片云南大叶种荒芜茶园,据向导介绍,对面德昂族居住地比此地所处的海拔高,也有许多像这样的荒芜茶园。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格朗和区南糯山慢尼人的茶,传说是前人蒲蛮族(即布朗族)所种,傻尼人从墨江县撒到勐海商糯山,迄今已有五十六代,在慢尼人搬到南糯山前,已有了这些茶树,如以每代18~20年计算,南糯山的茶园至少已有一千多年以上,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时期,蒲蛮族已在南檽山种植了茶树。
布郎族现在的分布区域为勐海、澜沧、景东、双江、镇康、临沧、耿马、云县等县,而这些地区也就是解放前云南大叶种茶叶的主产区。1939年时,上述数县已成为云南茶叶的主产区,当时全省有26个县产茶,共产茶87700担。其中,动海29000担,湾沧3000担,景东及景答12000担,双江11000担,缅宁(今临沧)4000担,云县600担,合计60400担,占全省茶叶产量的68%④。
德昂族现在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潞西、盈江、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地区的保山等地据有关报刊报道,云南大树茶的主要分布区也就在德宏州各县,如瑞丽登戛乡有茶树20万株(1957年4月2日《团结报》,潞西有野生茶80万株,盈江山区有40万株荒野茶《云南茶讯》第29期1959年11月7日,梁河有野生茶,当地农民砍倒茶树,砍断枝叶采茶1957年4月11日《团结报》。
除上述县外,凡是古“濮人”居住过的县,现在有的是该地区的茶叶主产县,有的是大树茶的生长区。如古称“仆水”的元江县,是玉溪地区的主产茶县,解放前,元江、墨江与镇沅三县所产之茶年产达到2400担,元江糯茶叶质柔软,叶大形圆,茶芽特别肥壮,为它处所罕见。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高级评茶员微号:6480348(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