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百大科技(030)》茶叶与茶文化:神奇的东方树叶

一口清茶,沉淀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更搅动了全球贸易的风云。

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麓的亚热带丛林里,距今60万至10万年前的一次偶然基因突变,让山茶属植物获得了改变人类文明的特殊能力。这种后来被称为“茶”的神奇树叶,从最初被人类模仿灵长类动物咀嚼以缓解疲劳,到如今成为风靡世界的饮品,它的旅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壮阔。

神奇的东方树叶—茶叶

01 茶之起源:从神农传说到陆羽《茶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古代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在3000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茶叶最初并非作为饮料,而是被视为一种药材使用。《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万草,口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今天的“茶”。

早期“荼”字泛指各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公元前4世纪,巴蜀先民开始人工驯化茶树,将原本依靠猴群传播的山茶,逐步演变为可批量生产的经济作物。

唐代,饮茶之风兴起,茶叶成为生活日用品。在这个背景下,唐代名士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经典《茶经》,标志着中国乃至世界茶学的创立。

陆羽在《茶经》中系统总结了茶叶生产、加工、品饮等方面的知识,使茶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现代茶学已发展成涉及农学、工学、商学、文学、医学等众多领域的交叉学科。

《茶经》

02 茶路纵横:茶叶的全球传播网络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传播到世界各地。茶叶的全球传播主要通过三条路径:禅宗东渡塑造的日本茶道、伊斯兰商队构建的陆上茶路,以及大航海时代开辟的海上茶叶通道。

日本茶道

日本原先既无茶树,也无饮茶习惯。唐代,日本使节、僧侣前来中国学习文化,把饮茶方法和茶树种籽带回日本。

崇尚唐朝文化的嵯峨天皇(810—824年在位)不仅下令种植茶树,还像唐朝士人那样品茶作诗,留下了“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诗句。

宋代,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渡海入华,到过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天台山等地。他离开中国时,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种植。

荣西晚年用汉文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将茶叶称为“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现代日本茶道中所用的抹茶,最初就是由荣西从中国引入的。

中国的茶、饮茶方式、斗茶风气、茶具等传入日本后,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到了16世纪,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茶道,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

欧洲茶风

欧洲人是在16世纪开始获知茶叶的。最早向欧洲介绍茶叶的是一位名叫拉木学的意大利学者,他在1559年出版的一部书中写道,根据一个波斯人的说法,中国出产一种被称为茶的植物,用水烹煮,可治多种疾病。

最早将茶叶输入欧洲的是荷兰人,时间大约在1610年。茶叶引入荷兰后,饮茶随之兴起。到17世纪中期,饮茶在荷兰已经比较流行。

茶叶在欧洲最初不是被当作饮料,而是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药师会在茶叶中加上珍贵药材,例如糖、姜、香料,成为当时的成药。

在英国,茶叶的流行与查理二世国王的凯瑟琳王妃有密切关系。1662年,凯瑟琳嫁给查理二世,在她带来的嫁妆中,有一箱茶叶。

她使饮茶成为英国宫廷的时尚,在宫廷里举行茶会,不久饮茶习惯又从宫廷传播到了整个英国上流社会。

18世纪以后,茶叶已成为英国全民共饮的大众饮料。一位作家描绘道:“全城的人都最喜爱喝红茶,不论人们是穿的衣衫褴褛还是光鲜艳丽,都喜欢这美味的饮品”。

欧洲的红茶文化

万里茶道

除了海上茶路,中国茶叶还通过陆上通道输往世界各地。自17世纪末开始,伴随着俄罗斯市场对茶叶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中俄茶叶贸易的逐渐兴盛,晋商贯通了南起武夷山、北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贸易通道,这条长达1.3万公里的贸易通道被称作万里茶道。

福建武夷山的下梅是当年晋商开辟古茶路的起点。茶船从武汉溯汉水西驶、北上,经陆路转运,直抵黄河南岸。

大部分茶帮渡过黄河后,取太行山与王屋山之间的峡谷,北上泽州、长治,经太原、大同到达塞上重镇张家口,然后再从张家口到达库伦和恰克图,实现对外贸易。

对于走茶路的晋商而言,能吃苦是必备的要素。从武夷山到恰克图,一条茶路走下来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南方的汛期、北方的风沙、路途中的疾病、茶道上的匪患,无一不考验着商人的精神和体魄。

1820年,西伯利亚总督波兰斯基对俄国商人说:“俄国需要中国丝织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棉花时代也差不多结束了,剩下的是茶叶,茶叶,还是茶叶”。

就在波兰斯基说出这句话的当年,茶叶的出口量已经占到了中国对俄总出口量的74.3%,这一数字,在20年后被刷新到了94.4%。

俄罗斯红茶泡饮方式

03 茶叶贸易: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绿色黄金”

茶叶贸易的巨大利润吸引欧洲国家竞相加入茶叶贸易的行列。英国东印度公司从18世纪开始支配了世界的茶叶贸易。

通过茶叶贸易,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及后来的各大商行赚取了巨额利润,英国政府也从中获得了巨额税收。茶叶进口税成为英国财政收入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的最后几年,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年均达到330万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茶叶贸易“开始了欧洲贸易史的新篇章”。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在工业成为“资本主义”的理想活动场所之前,远程贸易以其高利润率和集中性等特点,成为资本主义“自己的家”。

正是香料、胡椒、咖啡、茶叶等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显得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为欧洲资本主义、全球贸易和经济体系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东印度公司

04 茶叶与科技:从传统制作到现代茶饮

中国茶业在近代开始面临全球竞争。为挽救中国茶业,社会和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振兴中国传统茶业。

张之洞、左宗棠、刘坤一等洋务大员是机器制茶的积极倡导者。张之洞认为挽救茶业,“亟应将机器焙制之法,推扩各处,应可将印度茶业利权,稍为收复”。

1898年他在“湖北集款八万金,置机器制茶已肇端倪”。

温州也是较早使用机器焙茶的地区。1897年上海英文报报道:“中国招商局普济船,前日进吴淞口,带有温州红茶样,采用泰西机器制成者”。

这种红茶是“裕成茶栈购机器焙制”,并“独得善价”。此事在当地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增强了人们的信心。

近年来,速溶茶技术的发展展示了现代食品工程的掌控力。云南农科院与妙事达茶业联合研发的速溶茶粉,将400余种茶香物质的转移率提升至92%,创造了冷萃即溶的饮用奇迹。

茶科技也在不断走向太空。2022年,“安溪铁观音一号”卫星于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国内第一颗面向茶园检测的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以茶叶品牌冠名的遥感卫星。

科技茶

05 茶的文化影响力:从东方到西方

茶叶对世界各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日本,形成了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的茶道文化。在英国,饮茶成为民族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下午茶”文化。

茶叶甚至对英国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影响。有的学者研究指出,饮茶的普及使英国的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英国人在知道饮茶之前,多数人主要饮用杜松子酒、啤酒等酒精饮料,使许多男人养成了好斗的性格。

习惯饮茶之后,英国人的性格气质逐渐从好战、寻衅转变为较为温和、较少的暴力倾向,养成彬彬君子之风,即绅士风度。

在俄罗斯,茶叶传入后,逐渐为当地居民接受并喜爱,发展了独特的饮茶文化。18世纪俄罗斯出现了专门用于煮茶的茶炊。

直到今天,配着糖果点心喝加糖的茶仍受俄罗斯人青睐。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生动描绘了茶炊温馨的场景。

英国下午茶

如今,当人们在伦敦喝着一杯英式下午茶,在莫斯科品尝用茶炊煮的甜茶,或在日本体验庄严的茶道仪式时,他们都是在分享中国茶叶带给世界的馈赠。

从滇南云雾缭绕的古茶园到纽约时代广场闪烁的霓虹,跨越五千年的东方茶魂,正以各种形态在全球消费者的杯中完成现代性转换。

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将继续在人类文明中散发芬芳。

东方树叶—中国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