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是小明。
你们有没有感觉这几年极端天气越来越常见了。今年的雨是真多,说下就下,北京河北这边成了暴雨重灾区。据说是当携带水汽的东风、东南风抵达华北平原时,受到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地形阻挡,产生抬升动力,就在山前形成了极端降水。
北方雨多南方也潮湿,茶叶就怕潮湿,一不留神就受潮发霉。
那怎么判断你存的茶叶是不是受潮发霉了?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眼睛看。
如果能看到霉斑,不管它是黄的白的,都别要了,直接放弃。
网上有博主说茶叶长“金花”价值更高,霉斑剔掉晒晒还能喝。站在健康和品饮价值的角度上,我都不建议。
之间文章有说过,茶叶长金茶那是极苛刻条件,百年一遇。至于发霉,肉眼看见斑了,谁敢保证在看不见的地方没有霉菌污染?
如果觉得直接扔掉可惜,可以将茶叶晒干,放在冰箱、鞋柜除味,或者埋土里当花肥。
眼睛看就能判断是发霉还是潮湿,有霉点直接扔,如果没有接着往下看。
其次是用手捏。

干茶,翘茶时能听到清脆声,茶梗也是轻易折断。反过来,如果声音不清脆或者条索难折断,就是受潮了,接下来再判断受潮程度。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喝。
轻微受潮,茶汤喝起来会更润更滑,涩感反而少了。初闻感受不到受潮气,但茶汤比较水,气息闷,尾水时叶底能捕捉到潮味。
中度受潮,茶汤颜色变深而且浑浊,水味明显,气味闷沉,叶底潮味更重。
重度受潮,茶汤潮味、不愉悦的酸味,甚至是霉味都出来了,这样的茶没有补救的必要,直接扔了吧。
发现受潮补救办法就是即时改变存储环境,保证存茶环境密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但一定要注意别矫枉过正,环境不是越干燥越好。存茶环境过度高温干燥会导致茶叶脱水,失去活性,那就得不偿失了。

家庭存茶需要注意
家庭存茶前提是密封,其他的手段都是在密封的基础上叠加和优化。除此之外再看包装和环境。
先说包装
1、如果原包装没有拆,那就直接原包装整箱密封存放;
2、如果拆开了,单饼单砖的,不要丢弃棉纸。在棉纸外套个铝箔袋密封,然后同类茶叶再放在密封防潮、无异味的纸箱或陶罐中。
3、长期存的话我不建议存散料。散料接触空气面积大,容易氧化,不利于提高单位空间的物质浓度。
包装不建议用普通塑料袋直接接触茶叶。冰箱里不少怪味其实是不合格的塑料袋散出来的。茶叶的吸附力太强了,时间长时间容易串味。

还有一点要注意:新茶散料要半密封。
分享一个我真金白银踩过的坑,做茶头几年没有经验,存一批新茶散料,刚开始就用铝箔袋 陶器密封死了。可新茶含水率高,水气和青味没有散尽,等再喝香气出不来,涩感增加了,还差点发霉了。
存茶环境
存茶干燥、避光、密封、无异味是原则,满足这些以后要控温和控湿。
存茶环境的湿度控制在40%~70%之间;温度控制在25±3℃之间;南方要是遇到回南天,偶尔几天湿度超过70%以上问题不大,只要不是常态就好。
如果茶叶存量大,建议用单独的房间存放,茶叶要与地面、墙面留出一定的距离,避免因为地面墙面过湿而影响茶叶的仓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