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去年7月,关注过光能双塔调试的消息,如今再看,它们已经正式投产运行了。
塔底铺设的3万块定日镜,将太阳光聚于塔顶,形成了两个沙漏状的白色光团。
据说,在光线聚集的核心区域,温度能达到一千多度。
更重要的是,光能双塔不仅能在有光时发电,还可以将多余的光能储存起来,真正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供应电力。

太阳能清洁环保又取之不尽,堪称人类当前最经济实惠的能源。
但这无处不在又用途广泛的光,却恰恰是储存白茶必须要避开的因素。
我们经常强调存茶要密封,但茶友们可别忘了,存茶有“五大原则”,密封、避光、阴凉、干燥、无异味。
有时明明做好了密封,茶叶品质却依然受损,问题很可能就出在避光环节的疏忽上。
存茶不避光,后果远比茶友们想象的更为严重。

《2》
光线,尤其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茶叶品质有着直接而致命的影响。
茶叶中天然的绿色,主要来自叶绿素。
当茶叶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会像洗洁精去油污一样,精准地将叶绿素分解。
叶绿素消失后,茶叶原本鲜活的绿意和光泽,也会变得黯淡无光,发褐发黑。
赏心悦目的干茶,就此毁于一旦。
并且,色泽变化只是茶叶劣变的其中一环,茶叶的香气、滋味,也会在光照下流失。

光线会加速茶叶内质的分解和挥发,包括各种芳香物质和滋味物质。
一瓶香水放在阳光下暴晒,香味很快会变淡,茶叶也是一样。
存茶不避光,不论是新茶的毫香、花香,还是老茶的药香、陈香,都会在光线的照射下慢慢消散,最终变得寡淡无味。
茶叶中能带来鲜爽感的茶氨酸、带来甜味的糖类物质,以及构成茶汤厚度的其他营养物质,也会在光照作用下发生氧化、分解。
这些反应会大量消耗茶叶的养分,使茶汤滋味越来越单薄、空洞。
失去了应有的鲜爽、清甜,茶汤的层次感不再,变得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

《3》
除了直接的破坏,光照还会间接地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加速茶叶的劣变。
塑料瓶在阳光的照耀下,内部温度升高,瓶内的水汽会化为水蒸气。
当水蒸气粘附在内壁上,越聚越多,就会形成小水珠。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不避光的茶叶袋或茶叶罐中,同样能实现。
当存茶的容器中温度升高,凝结出微小的水珠,茶叶就要面临受潮的风险。
干燥的茶叶吸附性极强,一旦让茶叶有了吸收水分的机会,发霉、变质就是迟早的事。

尤其在不透气的玻璃罐中,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
另外,对于白茶这种有陈化潜力的茶叶来说,一个稳定的陈化环境至关重要。
在适宜的环境下,茶叶的陈化是一个温和且平衡的过程。
如果没有做好避光,光照带来的高温,便会打破这个平衡,严重干扰陈化进程。
白茶陈化的适宜温度在25℃左右,温度过高,茶叶内部的反应速度会不正常地加快,甚至走向过度发酵。
过度发酵的茶叶,会产生类似渥堆的闷味、沤味,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因此,为了防止茶叶风味跑偏,存茶时的避光防护一定要做好。

《4》
存茶方法上,依旧以三层包装法为最佳。
三层包装法中最外层的瓦楞厚纸箱,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避光。
厚实的纸箱能很好地隔绝外界光线,为内部茶叶提供稳定的黑暗环境,无可替代。
而玻璃罐、密封袋一类的容器,显然不适合存茶。
这些容器无论透明还是半透明,都完全不遮光,不论放在哪里,光线都有可能透过去,密封性也很一般。

把茶叶存在里面,相当于慢性毁茶。
此外,存放茶叶的外部环境也需要注意。
把茶叶放在窗台、阳台边是大忌,应该尽量选择阴凉、干燥的地方,但不能贴着墙壁放。
房间要拉好窗帘,百叶窗、遮光帘、布帘等等,都能起到不错的遮光效果。
还有,所谓开箱晒茶的说法也不能轻信,茶叶妥善存放后,每半年开箱检查一次足矣。
频繁开箱,反而会影响茶叶陈化。

《5》
见过太多茶友,存茶都栽在了避光这一步。
光能给人带来希望,但对需要长期储存的茶叶来说,它并不友好。
存茶的漫长时光里,光照就是潜伏着的破坏者。
存茶不避光,会直接导致茶叶的色彩、香气和滋味被光线剥夺。
这也印证了一点,存茶的几大要素,没有哪一项是可以被忽略的。
每一点细节的把握,都是对茶叶品质的负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