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以上喝茶人都做错了盖盖子这件事,农科院实验显示绿茶闷泡会让维生素C少四成。
2023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查了上千个喝茶人,发现七成三的人盖盖子全凭老经验,不知道这里面有科学门道。

为啥会这样?
多数人觉得盖盖子就是保温,却不知道温度太高会坏事。

浙江大学测过,盖着盖子的茶碗,水温降得比开盖慢六成,绿茶最怕这个。
绿茶里的维生素C在高温下待久了就会被破坏,农科院专门做过实验,闷泡10分钟,维生素C就少了四成,喝着没营养,还发苦。
可乌龙茶不一样,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发现,盖盖子能让茶叶里让香味出来的“多酚氧化酶”多一倍,这种酶喜欢warmth,盖着盖子才能让乌龙茶的兰花香、果香透出来,要是开盖,气相色谱仪显示5分钟香味就跑掉三分之一,白瞎了好茶。

不同茶叶得用不同招。
西湖龙井做茶的老把式说,泡绿茶、黄茶别把盖子盖严,留个3毫米的缝,叫“悬盖法”。

这样既能挡点灰,又能让热气散出去点,温度刚好泡出鲜爽味,不会闷坏。
武夷岩茶的国家级非遗手艺要求“三闷三开”,就是泡的时候盖30秒,开盖10秒,再盖再开,来回三次。
为啥?

闷的时候让茶叶里的滋味泡出来,开的时候让温度降一点,免得泡太浓发涩,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平衡法子。
福鼎茶农说新白茶跟绿茶一样伺候,老白茶得讲究,头三泡得把盖子盖紧,老茶叶子硬,得高温才能把里面的醇厚味道泡出来,泡开了后面就不用盖那么严了。

天气和茶具也得算进去。
云南存普洱茶的行家发现,梅雨季湿度超过七成,盖盖子时间就得短点,潮气重,盖久了茶叶容易闷出霉味,得开盖透透气。
宜兴紫砂研究院测过,紫砂壶比瓷盖碗透气好三成,用紫砂壶泡黑茶,就算盖着盖子,潮气也能慢慢散出去,瓷盖碗就得勤开盖看看,别闷坏了。

现在教个笨法子,不用记那么多数据,就看三样:叶子舒展开没,茶汤颜色变得快不快,盖子上的蒸汽多不多。
叶子没展开就盖会儿,展开了就开盖;茶汤颜色变太快,说明泡浓了,赶紧开盖;蒸汽直冒,说明温度太高,也得开盖散散。
这是把实验室的道理变成能看见的样子,谁都学得会。
你泡茶时是盖严盖子闷,还是看看茶是绿是黑、天潮不潮再决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