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茶文化简史

根据明朝的茶法,当时在全国实行两种茶税体制,一种是官茶,一种是商茶。官茶主要用于”茶马贸易“,集中在陕西、四川等地,由政府垄断收购,用于换取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马匹;商茶主要在江南等非边地区实行,允许商人贩运,但是要缴纳“茶引”税,凭引购茶、运销,每引纳税一贯约为1000文。

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壶

明洪武年间虽然实行茶叶垄断,但是由于实行宽松的营商环境:据明代政令记载,洪武朝鼓励百姓“栽桑、种麻、植棉、艺茶,悉从民便”。

鼓励种植茶叶一类的经济作物,商人持引后可与茶农议价交易,运到北方销售。而对于涉及国防一类茶马互市的行为,实行实物征购加官收官卖,在川陕等边茶产区,政府直接控制产销;而在江南,则主要管控流通渠道,允许民间在茶引制度下进行市场交易,这种制度下,茶叶市场得以发展起来。

明洪武年间以及明朝中后期实行严厉的海禁,使得大运河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南北水上通道,在当时水路成为货物运输的最佳选择,这又促进了大运河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茶馆业由此兴起。

据《杭州府志》记载:“今则全市大小茶坊八百余所”,说明运河沿岸城市茶馆林立,茶业兴旺。

唐宋时人以饮茶饼为上,采用的是与煎茶法、点茶法相应的茶具;到了明代,条形散茶开始盛行,饮茶方式改为沸水冲泡,这种冲泡方式一直沿用到今天。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罢造龙凤团饼,条形散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饮茶改为直接沸水冲泡。这是有当时的文人笔记支撑的。

《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六·工部·诸司职掌》:“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

宜兴窑惠逸公款紫砂执壶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茶贡》(明末):“国初……建宁贡茶,俱碾而揉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至洪武二十四年,上以劳民,遂罢造团茶,惟令采芽茶以供。”

许次纾《茶疏·产茶》(1597年,明代重要茶书):“国初建宁所进,率皆碾揉为大团,如宋制。至洪武间,上谓劳民伤财,罢之,止进芽茶。”

田艺蘅《煮泉小品》(1554年):“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许次纾《茶疏·烹点》:“古人多用煎煮,近世惟尚瀹泡……瀹之瓯中,而色香味俱足矣。”

张源《茶录》(约1595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 ——强调水质与散茶本味,正是瀹饮法的核心理念。

这种“龙凤茶饼”特指福建建宁,现在的建瓯,北苑官焙的皇家贡茶,这种团茶工艺繁复,主要流程有蒸青、榨汁、研磨、压模和烘干,耗费巨大,朱元璋对此深恶痛绝,所以下诏废止。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列了16件茶具,相比两宋时期少了许多,也精简了许多,这与明代的生活观念是一致的,追求简约之道。

饮茶方式的改变,宋代的茶碾、茶磨、罗合等等制茶工具慢慢被取代了,同时也带来了茶具的改良与追求。

《遵生八笺》中的茶具有如下几种:

商象,就是古石鼎,用以煎茶、烧水

归结,就是竹扫帚,用以洗涤茶壶

分盈,就是杓子,用来量水

递火,就是铜火斗,用来搬火

降红,就是铜火筋,用来簇火

执权,就是茶枰,用来称茶

团风,就是竹扇,用来发火

漉尘,就是茶洗,用来淋洗茶

静沸,就是竹架,用来支鍑

注春,就是瓦壶,用来注茶

运锋,就是果刀,用来切果

甘钝,就是木砧墩,用来搁茶具

啜香,就是瓷瓦瓯,用来品茶

撩云,就是竹茶匙,用来取果

纳敬,就是竹茶橐,用来放盏

受污,就是拭抹布,用来洁瓯

属于贮茶器的有如下几种:

苦节君,就是煮茶竹炉,用来生火烧水

建城,就是箬制的笼,用来高阁贮茶

云屯,就是瓷瓶,用来杓水烧水

乌府,就是竹制的篮子,用来盛碳

水曹,就是瓷缸瓦缶,用来贮水

器局,就是竹编方箱,用来收放茶叶

外有品司,就是竹编圆橦提盒,用来收贮茶叶

明代冯可宾《岕茶笺》中专门论及茶器,提到当时常用的不过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瓶、茶炉等数种,其余多为辅助用具。

其中洗茶器具,一般认为是明朝因散茶普及而广泛使用,冯可宾《岕茶笺》中记载了如何洗茶,“水不可太滚,滚则一涤无余味矣。以竹箸夹茶于涤器中,反复涤荡,去尘土、黄叶、老梗净,以手搦干,置涤器内盖定,少刻开视,色青香烈,急取沸水泼之。”

明朝人对于紫砂茶壶的评价极高,时人论紫砂壶大小,多强调“壶性狭,过大则香不聚,容一两升足矣。”

《阳羡茗壶系》说:“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明代散茶成为主流,制茶工艺有了比较大的改进,出现了发酵茶类,紫砂茶具适应了这种茶的泡制要求,渐渐为时人所接受。紫砂茶壶泡茶不失原味,不易变质,而且能耐受高温的急剧变化,烹煮、冲泡沸水都不会炸裂,传热慢,不易烫手。

紫砂泥素有“五色土”之称,色彩丰富,可烧成海棠红、朱紫砂、葵黄、墨绿、白砂、淡墨等几十种颜色,全凭原料呈现的天然色。

宜兴窑“惠孟臣”款紫砂壶

历史学家王玲先生曾指出:一把好的紫砂壶,往往可集哲学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韵律、书画艺术于一身。紫砂的自然色泽加上艺术家的创造,给人以平淡、闲雅、端庄、稳重、自然、质朴、内敛、简易、蕴藉、温和敦厚、静穆、苍老等种种心灵感受,所以,紫砂壶长期为茶具中冠冕之作便不足为奇了。

以上资料均来自网上,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