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北京,中南海书房,正在进行的中美元首级会谈末尾,年近八旬的毛主席,将早已准备好的两百克茶叶当成国礼送给了美国总统尼克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尼克松对此有些不满,心中觉得茶叶数量太少,顿时现场产生了一丝尴尬的气氛。
为什么毛主席要将似乎平平无奇的两百克茶叶当成重礼送给尼克松呢?
面对尴尬的氛围,中方人员又是如何巧妙进行化解的呢?要想理清这场外交事件,还要从那场中美世纪外交破冰开始说起。
一、 中苏交恶 美苏攻守异位 打开中美外交和解契机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变化给了曾经冰冻的中美关系带来了和解的契机。1969年,苏联悍然进攻我国珍宝岛,遭遇我军有力反击,被迫撤退。
两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国彻底撕破脸面,中苏关系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
(珍宝岛战役宣传画)
除了在珍宝岛方向的攻势外,苏联还在世界各地进行持续性战略扩张:1970年兴建古巴海军基地、地对空导弹移往苏伊士运河、插手叙利亚入侵约旦、1973年干预阿以战争。
在7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苏联主动进攻,美国则一度处于下风,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此时,中苏两国直接明面化的关系交恶,让美国政治家们看到了从中渔利操作的重大战略机遇。
早在1967年,尼克松就在媒体上说过,美国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不可能听任十亿人口愤怒地在孤立状况下生活。
而珍宝岛战役则进一步为联中抗苏的想法提供了现实依据。在尼克松眼中,世界正好比一张美苏两大阵营博弈的棋盘,这种两极争霸的棋局十分不稳定,稍有不慎便有可能爆发核战争。
如果在两极中引入第三方势力,形成中、美、苏三足鼎立的局面,让一个10亿人口、630万军队的大国从亚洲方向压缩苏联的战略空间,那么必将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三角格局,减轻美国的压力。
而对中方来说,自中苏关系破裂后,多年来屡屡遭受虎视眈眈的北方强敌威胁,此刻也急切希望引入一个第三方势力来进行制约,保障自己的安全地位。
要知道,中美之间并无陆地接壤,而中苏之间可是绵延上千里的陆地边境,远交近攻的古老外交法则再一次发挥了作用。
于是,经过前期双方多轮互相试探、接触,几经波折,终于确定在72年由尼克松访华进行国事访问。
按照一般外交惯例,两国元首会面,往往要互赠国礼以示好意。前面开头提到,尼克松对于中方的礼物略有一丝不满,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方为了这次礼物可谓颇费周折。
二、 尼克松的礼物准备——千里送"鹅毛" 礼重情意重为了让这场横跨太平洋的世纪外交对话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增加中方对美方的好感,尼克松政府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和中国不同,美国的历史十分短暂,没有那么多年代久远的古董。于是,尼克松便敲定了一件现代工艺品——瓷塑天鹅作为国礼。在欧美文化中,天鹅具有非常美好的象征,有代表纯洁和祝福的意思,它象征着美国希望带给中国人民好运与幸福。
这件瓷塑天鹅,由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和鸟禽类瓷器烧制大师爱德华·马歇尔·波姆匠心锤造,公鹅引颈振翅,母鹅曲颈梳理,塑造天鹅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景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眼望过去,一股安谧、祥和的优美意境便呈现在观众面前,可以堪称是塑、雕、色完美结合的艺术佳作。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范围内一共只有两件瓷塑天鹅,因此非常珍贵。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件作品在搬运的过程中,翅膀上的羽毛不小心被折断,只能用胶水粘上。
为了迎接这份礼物,周恩来总理代表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接受了这件礼品,尼克松详细为中方人员介绍了这件礼物的制作过程,以及所寄托的种种美好愿景,让中方感受到了美方修复两国关系的真挚诚意。
三、 周总理妙语化尴尬:4两茶叶送出"半壁江山"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并前往中南海书房,与毛主席进行会晤。临行前,尼克松还些许疑虑此次会谈是否会出现这样的礼仪困境:对方站在高高的楼梯上迎接缓步上楼的尼克松。
但很快这个疑虑便被打消,尼克松被引入到一个摆满了书籍、文稿的简朴书房当中,毛主席在秘书的搀扶下站起,伸出手同尼克松足足握了一分钟的手,中美两国20多年的积怨,在这一刻仿佛烟消云散。
在大约一个小时的会谈中,双方谈及了共同的"老朋友蒋介石",还谈到了苏联等一系列双方关心的国际热点问题。毛主席机智风趣的会谈风格给了尼克松很深的印象。
"上次选举时,我投了你一票。"毛主席爽朗的笑道,我喜欢右派,人家说你们共和党是右派。
尼克松回答道,美国的左派只会夸夸其谈,右派却能实干做事,至少目前是如此。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尼克松送出重礼,毛主席自然也不能让客人空手而归。在会谈行将结束之时,毛主席拿出了200克"平平无奇"的茶叶赠送给尼克松,尼克松心生不解,为何送的数量如此之少?
在这尴尬的一瞬间,一旁的周恩来总理见状便向总统笑着解释道:"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
原来,这种茶叶来源于世界上仅存三棵的福建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因为数量稀少、采摘困难、味道醇厚而成为茶界的殿堂级珍品,一年所产的大红袍茶叶连500克都不到,而毛主席这一次就直接送给了尼克松将近一半的数量,难道不是将整个中国顶级茶叶的"半壁江山"送了出去吗?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
说到这里,尼克松马上明白了这件礼物的珍贵,甚至为刚才的失礼而感到一丝歉意。
不过事实上,数量极其稀少并不是中方赠送这件礼物的最主要原因,送礼的诀窍并不单单在于礼物数量多少、价格高低,而是这件礼物在受礼人那里是否有相关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礼物寄托了送礼人怎样的寓意、含义。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盈的大国,什么样的稀奇宝物没有呢?为何单单要送出武夷山大红袍呢?
其实,这款武夷山大红袍,和美利坚建国、中美早期交流还有一段十分深远的渊源。
四、 武夷山大红袍:中美两国友谊的历史见证者1773年,为抗议英国通过的茶税法律,一伙打扮成印第安人的北美十三殖民地居民登上了停靠在波士顿港口上的英国商船,他们凿开木箱,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将由瓷器和漆器精装密封的、价值18000英镑的342箱茶叶倒入大西洋当中,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而好巧不巧的是,根据《茶叶全书》等资料记载,"波士顿倾茶事件的"主角"其实就是武夷红茶(据说茶叶文献中的"Bohea"意即为"武夷"之音译)。
没想到,看似普通的武夷红茶却成为了美国人反抗英国独立建国的见证者。
当美国建国后,武夷大红袍又成为了早期沟通中美两国交流的桥梁。1784年2月22日,"中国皇后号"载着一大批美国货物驶向中国,经过6个多月的远航抵达中国。
返航时购买了包括2460担红茶在内的大量货物。曾主持皇后号下水的华盛顿希望看到:"这艘船前往各地,与中国结成新的纽带。"
时过境迁,中美两国关系几经曲折,潮起潮落。在波士顿倾茶事件约200年后,茶叶又再一次成为了中美两国外交关系愈合的一剂妙药。
对于熟读史书的毛主席来说,没有什么比这200克武夷山大红袍更适合赠送给美国的国礼了。
有趣的是,毛主席意犹未尽,还挥毫泼墨,加送了尼克松三副条幅,字面分别是"老头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当时美方并未参透这三件书法的奥秘,但后来有人分析认为,毛泽东书赠尼克松条幅所隐喻的是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五、 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大智慧: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尽管这次礼物事件不过是一段小插曲而已,然而在连续几天的会面会谈当中,我们却能够处处多次看到类似这样的外交智慧,毛、周老一辈革命家炉火纯青的节奏把握以及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务实稳健的行事风格在整场访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中美两国在许多问题上还存在着一系列冲突、矛盾,例如台湾问题、越南问题、日本驻军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这些问题完全不是能够在谈判桌上就可以轻易谈妥的。如何取舍这些烫手山芋成为与会双方共同的难点。
毛主席、周总理充分继承了千年来中国纵横捭阖的战略思想,并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着眼于寻找中美两国共同的利益所在,在这个方向上进行充分的合作,简单说,就是先一起携手共同对付眼前的大矛盾,而其他棘手的难点则进行搁置。
也因此,会谈中,毛主席开门见山地对尼克松说到:"台湾是小问题,世界是大问题。"
就在这样务实的会谈当中,双方正式发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上海公报。
中美先在公报中各自坦率表述存在的分歧,随后阐释了会谈中达成的共识。美方首次声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以及一个中国的原则。
同时公报中极其重要的一段在于:双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这在当时与现在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尼克松的这次访华,给他以及他的政府班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是有远见的、冷静的革命领袖;周恩来是高傲、有魅力、干练的行政主管······他们是古老中国经验的精华,能够分析何者为常经、何时应权变。"基辛格后来在其书中这样评价这两位伟人。
结语:
尼克松访华,改变了当时世界的战略格局。通过中美建交,美国完成了自己的战略部署。而中国,也打破了外交僵局,一系列欧美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我国外交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976年2月,毛泽东邀请因深陷水门丑闻而早已辞职的尼克松再度访华。半年后,毛主席与世长辞。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通过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两国自此走上蜜月期,惠及中美两国人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