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茶,到底有多悠久,谁也说不清。
一般来说,是从神农氏的传说切入,这应该是茶文化公认的起源符号了。
典籍中的一句“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传唱了千年。

秦朝太短,略过不提。
到了汉代,茶终于开始出现在了重要文献记载中,标志着文人饮茶的兴起。
及至唐朝,茶圣陆羽和《茶经》问世,煎茶法开始体系化。
宋代则强调点茶技艺和茶道美学巅峰;明清时期是散茶冲泡的革命性转变阶段。
到了现代,中国茶则随着文化复兴,而逐渐实现了全球化的传播。

传说茶始于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荼”即为茶。茶最初作为药用和食用。至周代,可能已开始作为贡品。
2、饮茶之风初兴(汉魏晋南北朝)汉代,茶从巴蜀一带传至长江中下游,饮茶习俗初步形成。
西汉王褒《僮约》记载“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是茶作为商品的最早明确文字记载。魏晋南北朝时,饮茶在文人雅士中渐成风气,被赋予清谈助兴、修身养性之功能。

唐代,茶业兴盛,饮茶之风“始自中地,流于塞外”。茶圣陆羽著《茶经》,系统总结茶之产、制、饮,标志着茶文化体系的正式形成。
饮茶方式以煎茶法为主:将饼茶烤炙、碾末,于沸水中煎煮。此时,茶道与佛教、文学结合,上升至精神层面。
4、极致美学——点茶与斗茶(宋代)宋代茶文化登峰造极,饮法由煎茶变为点茶:将茶末置于盏中,以沸水冲点,再用茶筅快速击拂,产生白色沫浡。
由此衍生出斗茶(比试点茶技艺与茶品高下)和分茶(茶百戏)的雅玩活动。宋徽宗赵佶亦撰《大观茶论》,推动茶事。

明代太祖朱元璋废团茶、进贡散茶,制茶工艺由蒸青团饼变为炒青散茶,烹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瀹泡法(直接用沸水冲泡散茶)成为主流,沿用至今。
紫砂壶、盖碗等茶具也应运而生。清代,饮茶彻底普及民间,茶馆文化盛行,茶叶贸易繁荣,并大规模出口至欧洲。
6、茶的现代化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茶产业现代化发展迅猛。传统茶文化在当代得以复兴与弘扬,茶艺馆兴起,“茶叙外交”成为国礼。
中国茶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正以多元面貌走向世界,影响全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