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泡茶更好喝的5个细节,99%的人忽略了第3步!

在家泡茶的诀窍,全都藏在这五个细节里。

很多人喝着自己泡的茶,偏偏总觉得少了点味道,甚至还会发苦。

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方法解决,简单一做,茶的味道能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

就说这里面最容易被忽略的第三步,影响竟然这么大。

水选得不好,茶汤都跟着打折扣。

有人习惯用水龙头直接泡茶,结果氯气还跑不掉。

用了净水器过滤,然后静置两小时,氯气基本挥发掉,再加上水的TDS值控制在50到80之间,香气立刻变得浓郁。

有人说,用纯净水泡茶,味道就像喝纯粹的肉汤,不会出现那种“没味道”的感觉。

第二,温器的作用远远超出想象。

把茶具用沸水浇透,不是为了装逼,而是让器皿的温度升到90°C以上。

这叫“热胀冷缩提香法”,香气在高温环境下瞬间爆发。

一位茶友分享,他用普通瓷杯泡肉桂时,温器后桂皮的香味变得比之前浓郁了23%,而不用热器直接冲,反倒只剩焦糖的味道,差当然差得远。

第三,注水方式决定了茶的苦涩。

很多人喜欢水流大、冲得猛,希望快点出味。

可实际上,绿茶、白茶用“沿杯壁螺旋低斟”,不超过三厘米的水流,能在冲泡过程中减少翻滚,降低咖啡碱和茶多酚的过度释放,苦涩自然少。

反过来岩茶、普洱就得“高冲旋转”,水流拉高二十厘米,冲击茶叶让香气更激烈释放。

用手机秒表计时,前几泡误差控制在±2秒,味道最稳定。

醒茶的步骤也不能省,出汤后不要急着倒掉。

抬起盖子,轻轻晃几下,让茶叶和氧气短暂接触几秒钟,茶叶细胞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会舒张,下一泡就出得更均匀。

有个茶友说,他这么一弄,第三泡的甜度会比普通泡法多出0.8个糖,味道明显变得更顺口。

最后,留根法很重要。

很多人习惯将前几泡茶倒掉,但其实,第四泡开始留点茶汤在盖碗里,再和下一泡混合,就能保持茶多酚和氨基酸的黄金比例,尾水也不会显得淡得出奇。

有人用这个方法冲寿眉,第十泡还能闻到枣香,味道持续得比想象的久。

结局其实不用太复杂,泡茶变成了科学和技术的结合。

只要把这五个步骤变成习惯,不花钱又简单,就能让平凡的茶变得更香更顺口。

你试试看,也许接下来喝到的茶味就不一样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