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茶时只说“好喝”就亏大了!这5个专业品茶术语不敢忽悠你》

朋友们,我是茶艺师梦真。走进茶叶店,老板热情地让你试茶,你喝了一口,除了“嗯,好喝”、“有点香”,是不是就词穷了?结果就是,老板一眼看穿你是新手,想卖你什么价,全凭他一张嘴。

今天,我教你5个专业、万能、一听就是行家的品茶术语。下次买茶时用上,老板心里会“咯噔”一下:哟,懂行的! 不敢再轻易糊弄你[耶][耶]

品茶,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香、水、味、体、底。 记下来,我们一个个说。

❣️术语一:说香气,不说“香”,说“香型”与“挂杯香”

〖 小白说法 〗 “这茶真香!”

〖 行家说法 〗 “老板,这茶的香型很正啊。是花果香还是蜜香?” 或者,“这挂杯香(或称杯底留香)很持久,不错。”

这其中原因为:1、香型:点出具体的香气类型,能立刻展现你的专业度。比如绿茶的“豆香”、“栗香”,乌龙茶的“兰花香”、“果香”,红茶的“蜜香”、“薯香”。2、 挂杯香:指喝完茶后,香气仍停留在品茗杯杯底的持久性。这是判断茶叶内含物质是否丰富、工艺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志。

闻杯底香

❣️术语二:说汤感,不说“没味”,说“厚度”与“滑度”

〖 小白说法 〗“这茶有点淡。” / “喝起来涩涩的。”

〖 行家说法 〗 “嗯,这茶汤厚度不错,很醇和。” 或者,“汤感很顺滑,不挂口(没有涩感残留)。”

这其中的原因为:1、 厚度/醇度:指茶汤在口腔里的饱满度、稠密感,像喝一口浓郁的米汤,而不是寡淡的清水。这是内含物质丰富的表现。2、滑度:指茶汤能自然地滑过喉咙,没有粗糙感和阻碍感。与之相反的是“涩感”,但要注意,好茶的涩能迅速化开,转为生津。

汤感醇厚

❣️术语三:说滋味,不说“甜”或“苦”,说“回甘”与“生津”

〖 小白说法 〗 “这茶有点苦。” / “喝完嘴里有点甜。”

〖 行家说法 〗 “这茶回甘很快啊,而且生津感很强。”

这其中的原因为:1、回甘:指茶汤咽下后,喉咙和舌根处缓慢回升的甘甜感,绝不是入口瞬间的死甜。回甘越快、越持久,茶品越好。2、生津:俗称“流口水”。指茶汤能刺激两颊、舌底不断分泌唾液,带来舒爽的感受。一个好茶的终极体验是“舌底鸣泉”。

❣️术语四:说体感,不说“上头”,说“喉韵”与“茶气”

〖 小白说法〗 “这茶劲儿大,有点上头。”

〖 行家说法 〗 “这茶喉韵很深,茶气也很足,喝完全身舒畅。”

这其中的原因为:1、喉韵:指茶汤咽下后,在喉咙深处留下的清凉、甘甜、湿润的舒适感。喉韵越深,说明茶质越好,体验越高级。2、茶气:这是一个综合感受,通常指喝到好茶后,身体出现的打嗝、后背发热、微微发汗等通畅舒泰的反应。常见于古树茶、老茶。

喝老茶的开心时刻

❣️术语五:看叶底,不说“烂叶子”,说“活性”与“韧性”

〖 小白说法 〗(根本不会看叶底)

〖 行家做法 〗要求看一下叶底(泡完的茶叶),用手轻轻揉捏,然后说:“这叶底肥厚,韧性很好,活性不错。”

这其中的原因为:1、 看叶底是检验原料和工艺的终极试金石。2、活性:指叶底鲜活、有光泽,甚至能看到茶叶脉络。3、韧性:用手捏一把叶底,有弹性,不易揉烂。如果一捏就烂如泥,说明原料或工艺有问题。

鲜活、油亮、舒展的叶底

【我的一些实战话术建议】

下次买茶,你可以这样组合使用:

场景: 老板给你泡了一款茶。

你喝一口,沉吟片刻,说:“嗯,香型很清雅(术语一),汤感也够醇厚(术语二)。回甘生津很快(术语三),喉韵感觉也不错(术语四)。老板,我能看看叶底吗?……嗯,叶底活性很好(术语五)。这茶不错。”

相信我,这番话说完,老板对你的态度和报价,绝对会不一样。

评论区互动留言:

你在买茶时,还遇到过哪些“词穷”的尴尬瞬间?

你曾经用过哪些“行话”成功镇住了老板?

评论区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学习!点赞过千,下期我们详解《如何像专家一样审评叶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