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1.普洱茶

根据国家标准,普洱茶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点:

①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

②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

③具有独特品质的茶叶。

2.云南大叶种茶

①分布于云南省各茶区。

②各种乔木型、小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品种的总称。

3.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①云南省大叶种茶味原料。

②通过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制作工艺加工而成。

4.普洱生茶

①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

②通过蒸压成型、烘干、干燥制作工艺加工而成。

③必须蒸压成型,有饼、沱、砖、竹筒等形状。

5.普洱熟茶

①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或普洱生茶为原料。

②通过渥堆发酵、干燥、筛分及拣剔拼配、蒸压成型/散茶、烘干、包装制作工艺加工而成。

③经过渥堆发酵后,散茶也属于普洱熟茶。

6.杀青

①用锅炒制云南大叶种茶叶。

②杀青时快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便于后续揉捻成条。

③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

7.揉捻

①揉捻时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手法,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

②揉捻至基本成条。

③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

8.渥堆发酵

①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或普洱生茶为原料。

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作用。

③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变,形成普洱熟茶独有品质特征。

9.蒸压成型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10.老茶头

①普洱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结块的茶,也叫做“疙瘩茶”。

②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果胶含量高。

③内含物更加丰富,茶汤更浓厚,更加耐泡。

11.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的主要产区有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产出95%的普洱茶。

12.古六大茶山

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

13.新六大茶山

布朗、巴达、南糯、南峤(勐海)、勐宋和景迈。

14.松紧度

①紧压茶的松紧度会影响到普洱茶的陈化品质。

②过于松散则氧化过快,容易获得醇厚的口感,但是茶叶容易从饼面上脱落。

③过于紧实则会延缓陈化速度,影响冲泡口感。

15.匀整

紧压茶表面匀整光滑,撒面均匀,厚薄一致,条索整齐。

16.汤色

茶汤的颜色,以明亮剔透为佳;汤色深暗,浑浊者为差。

17.叶底

茶叶冲泡后的茶底,以柔软、肥厚、有光泽、匀称完整为佳;色泽花杂、暗淡、碳化,或以手指触摸如泥状为差。

18.香气

香气馥郁或浓郁为佳;香气纯正为正常,带酸味者为正常;异味、杂味者为劣质茶。

19.茶气

①茶气进入人体内部,运行于经络之中。

②茶气达到一定程度,促使毛孔发出微汗。

③茶气再强烈时,出现清敛爽化感。

20.茶性

茶汤入口之后产生的刺激感,香气、苦涩度强弱等。

21.苦与涩

苦是味道,涩是触觉。

22.茶质

①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

②甜度、回甘度、滑度、底蕴以及耐泡程度的厚薄、重淡。

23.水性

茶汤给口腔的感觉,滑、化、活、砂、厚、薄、利等。

24.立体感

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高扬、下沉、内敛等。

25.层次感

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层次是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26.饱满

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27.喉韵

茶汤入喉的感觉,如甘、润、燥等。

28.回甘

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29.生津

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水泡不断涌出。

30.收敛性

茶汤入口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涩是一种触觉。

31.汤氲

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32.陈韵

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在有一定年份的生茶与熟茶中都能感受到。

33.饼茶

普洱紧压茶中最常见的一种,呈饼状,普洱中级、上级品以饼茶和沱茶居多。

34.沱茶

普洱紧压茶中的一种,呈碗形,由于难以定型,故压得比较紧。

35.砖茶

普洱紧压茶中的一种,呈正方体或长方体。

36.竹筒茶

普洱紧压茶中的一种,又名“姑娘茶”,将普洱茶放入竹筒中烤干制成。

37.小青柑

普洱散茶中的一种,将普洱熟茶放入新会小青柑中制成。

38.香菇紧茶

普洱紧压茶中的一种,呈香菇状。

39.千两茶

普洱紧压茶中的一种,呈条状,每条茶至少1000两重,所以取名“千两茶”。

40.金瓜贡茶

普洱紧压茶中的一种,外形如一个金瓜,压制时大小各不等,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41.七子茶饼

外形扁平圆盘状,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42.铁饼

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

43.印级茶

五六十年代生产的老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

44.中茶牌

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45.号级茶饼

①清末到解放初期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

②又被称为“古董茶”。

46.撬饼

①普洱紧压茶饼需要使用茶刀撬开才能冲泡饮用。

②茶刀从茶饼边缘插入,推入茶饼中,并向上用力。

47.内飞

①普洱紧压茶内压制的一张防伪小票。

②一般印着生产厂家和厂徽。

48.野生茶树

①未经人类栽培的茶树。

②生长于天然林中。

49.乔木型茶树

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可长至3~5米以上。

50.灌木型茶树

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可长至1.5~3米。

51.半乔木型茶树

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

52.古树茶

普遍认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的茶叶都可称作“古树茶”,八九十年左右的称为“乔木茶”。

53.台地茶

①建国之后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的茶,树龄较短,品种较新。

②人工管理,进行喷药施肥,中耕修剪。

③品质上比野生老树茶稍逊。

④台地茶也叫做“人工养殖茶”。

54.山头茶

①以某个特定山头或村寨命名。

②也叫做“村寨茶”。

③如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等山头或村寨的茶。

55.生态茶

①茶树生在自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

②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全程控制生产过程。

③饮用后对身体有益。

56.有机茶

①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

②生产过程中无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添加剂等物质,并且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

③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

57.单株茶

同一颗古树,同一次采摘,同一次单独制作而成的茶。

58.拼配茶

①多种普洱茶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维持茶叶风味与质量。

②将各种茶叶扬长避短、调试质量,保证普洱茶的独特风味。

③又被称作“分配茶”“混合调剂茶”“混合分配茶”。

59.普洱茶等级

普洱茶按品质特征分为特级、一级至十级,共11个等级。

60.晒青茶等级

晒青茶按品质特征分为特级、一级至十级,共11个等级。

61.鲜叶等级

根据芽叶占比,鲜叶等级共分为五级。

62.普洱春茶

①立春至立夏期间采摘的茶叶,分为“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

②春茶叶脉细密,肥壮厚实,叶缘锯齿不明显。

③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味道醇厚,回甘迅速等优点。

63、干仓普洱茶

①干仓普洱茶是指长期存放于周围通风、干燥、温度适中、湿度小于80%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

②正确的储存方式,确保普洱茶的转化和品质。

64.湿仓普洱茶

①湿仓普洱茶是指长期存放于周围相对封蔽、温度偏高、湿度大于80%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

②容易使普洱茶变质。

65.芳香物质

陈香、新茶香、玫瑰香、果味香、焦糖香、青草香、木香、柑橘香、橙花香等。

66.水浸出物

含量高低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叶品质的优劣。

读完66个专业术语,我们对普洱茶有了基本的了解,可初步鉴别普洱茶的优劣,而吉益堂的茶经得起反复品鉴,欢迎茶客品饮。

或许,你和普洱茶大师之间只差了这100条专业术语!

文章源于今日头条小鲁学茶

喝茶、闻香,有着一种让时间缓过的从容。茶会进行到一半,朋友们说不如一起再品品香吧。茶香与香道的香气

并不冲突,还会给整个品茶的过程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与点燃一根线香不同,这次我们取出品香杯,做日本香道

的品香方式,虽叫日本香道,其实这种方法也是从中国传去的,不过是在国内式微的同时在彼方被发扬至今而已。

先把香炭点燃,轻轻放在闻香杯中用香灰埋起,千万不要小看点炭与埋炭的工序,因为在整个品香过程中,

这算是最考究经验和功夫的一个步骤。如果香炭点得不够均匀透彻,热力就不足以让香料的香味散发,

而埋炭过浅或过深,就会因太热将香料烧焦或者空气不足令炭火熄灭。

这个步骤做得恰到好处,就能令香料的味道温和地冉冉升起,香料的层次才会缓慢明显地呈现而出。这次的香料

是两块印尼的水沉香,虽然来自一个国度,可味道却因年份不同而截然不同。一个较为辛辣,带着胡椒般的气息,到尾声又有白花与橘皮的味道,香气清新提神,味道直上脑门,让人耳目一新;

年老的一块则带着陈皮和桂圆以及红枣的气息,徐徐往丹田归聚,令人浑身舒泰,是不是和茶的味道有共通之处呢?喝上一口茶,听听古琴的声音在空气中微震,时间真的是缓缓流淌。

下面介绍一些普洱茶的知识,多数都是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普洱茶。

1、普洱生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直接压成饼、沱、砖(饼茶、砖茶、沱茶)等形状的各种茶品

2、的统称,不压制的称晒青毛茶。

3、普洱熟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

4、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紧结块叫茶头。

3、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可长至3~5米以上。

4、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可长至1.5~3米。

5、半乔木型茶树: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

6、野生茶树:指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过的茶树,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

的茶组植物。

延伸阅读:早期经人工驯化过后的栽培型茶树,在后期被长期放荒无人管理的称之为荒野茶,不能称之为野生茶。

7、台地茶:泛指最近几年或几十年由政府推广种植的茶树,多密植于较低矮平缓的茶园,茶树较矮,种植密度高,相对茶叶的产量也高。台地茶因为集中种植,可节省人工,相对较好管理,如修剪、施肥、喷药等在台地茶管理

8、过程中很常见。

8、古树茶:普遍认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的茶叶都可称作“古树茶”,八九十年左右的称为“老树茶”。

9、山头茶:以某个特定山头或村寨命名,所以也叫村寨茶,比如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等山头或村寨。

10、大树和小树:在普洱茶知名的山头或村寨中,当地茶农一般根据茶树的大小,也就是树的高低和主干的

粗细来分为大树和小树。通常大树树龄长,鲜叶价格高;小树低矮,树龄较短,鲜叶价格自然相对便宜。

大树茶和小树茶都属于山头茶,但不属于台地茶。

11、生态茶:茶树生长在良好的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里,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全程控制生产过程的茶叶叫做生态茶,喝之对人体有益无害。

12、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按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

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荒坡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略)

13、大叶种茶: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凤庆种”:

14、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冲、龙陵、德宏等地。

15、“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

16、景谷、景东、镇源等地。“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云南大叶种

17、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

18、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中叶种茶,小叶种茶略)

14、普洱春茶:根据二十四节气立春至立夏期间所采摘加工茶为定义。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

15、之分。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还有一般春茶都比较肥壮重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延伸阅读:明前茶是指清明节以前生产的春茶,统称早春茶。明前茶分有头拨茶和二拨茶。“头拨茶”

是一年中第一次萌发第一次采制的春茶,“二拨茶”是第二次抽芽后采制的春茶。雨前茶即“谷雨”节以前采制

的春茶,又叫“春中茶”。“谷雨”至“立夏”所采的茶叶,叫“春尾茶”。

15、普洱夏茶:根据二十四节气立夏后至立秋前所采摘加工茶为定义。夏茶外形一般都是叶片轻飘宽大,嫩梗瘦长,对夹叶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

16、普洱秋茶:是二十四节气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加工的茶,云南又叫“谷花茶”、白毫纤细富光泽,叶条色微黄,内质较夏茶为佳。普洱秋茶、普洱谷花茶的汤色、滋味间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飘扬,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

叶片轻薄瘦小,对夹叶较多,叶缘锯齿明显。

16、普洱冬茶:是在二十四节气白露以后所采制茶叶统称为冬茶,又叫“底茶”。白毫光亮,叶条枯黄少油润,

17、多宿叶,内质滋味较淡薄。旧时很少采摘。云南除低热地区有少量采摘外,大部分茶区几乎不产冬茶。

18、纯料茶:只有相对的纯料,没有绝对的纯料,所以提到纯料茶一定要加个范围,比如:勐库纯料,勐库冰岛

19、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头春纯料等,其中目前纯料的极致认为是同一棵古茶树,

20、同一次采摘,同一次单独制作而成的单株茶。

19、拼配茶:又称混合调配茶、调配茶、混合调制茶等,是为了保持茶叶风味与品质的稳定,而将几种不同的

20、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茶。用以拼配的可以是不同茶园、不同产地、不同国家的同一种茶,或是不同

21、种类的茶,多为红茶。普洱茶熟茶的拼配是根据茶叶各花色等级的质量要求,将不同级别、不同筛号、

22、品质相近的茶叶按比例进行拼和,使不同筛号的茶叶相互取长补短、调剂品质、提高质量,保证产品合格

23、及全年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21、螃蟹脚: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

22、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

23、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21、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

22、六大茶山(新):布朗、巴达、南糯、南峤(勐海)、勐宋和景迈。

23、日凋:也称日光萎凋,即茶叶刚采摘下来,在阳光下晒干到一定程度。近代也有用热风萎凋的。

24、摊凉: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

25、杀青: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

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26、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

27、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27、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28、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29、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30、普洱紧茶:普洱紧茶是按照后发酵方法,有“生普洱”(即制成晒青并进而制成紧压茶后令其在自然存放中

缓慢发酵陈化者,如“青饼”)和“熟普洱”(即将晒青毛茶以高温、高湿加速发酵者,如“熟饼”)之分,

其品味以“生普洱”为佳。此外,“普洱茶”按照其制作阶段的不同,分为初制茶和精制茶两种;按其制作

工艺不同,又分手工茶和机制茶两种。

31、普洱绿茶: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

32、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目前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揉捻的目的,是为了卷紧茶叶条索,适当破坏叶组织,使茶质容易泡出;揉捻时,根据轻→重→轻和老叶热揉、嫩叶冷揉的原则,使之通过揉捻达到条索紧、匀、细、直的要求。其干燥方法有炒干、烘干、晒干三种,并依此干燥方法不同将绿茶分为炒青、烘青、晒青三种。干燥的目的,是蒸发水分、紧结条索,透发香气,增进色泽。精制后的绿茶,

33、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

32、普洱红茶:普洱红茶制作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

33、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

34、品质得以固定。其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从其外形与品质分,有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功夫红茶3种。

34、普洱晒红:是指用云南大叶种鲜叶作为原料,用晒红工艺制作而成的红茶。

延伸阅读:晒红工艺经萎凋、揉捻、发酵(偏重于有轻氧发酵,可长期储存)、晒干是日光自然干燥,

保留活性物质,未失活的茶多酚等物质。普洱晒红产品具有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属性,最大特点是苦涩不显,

香甜滑,回甘强。

35、普洱青茶:普洱青茶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

36、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

37、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

35、普洱黄茶:普洱黄茶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

36、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

37、普洱黑茶:普洱黑茶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

38、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

39、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橙黄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熟)。

38、普洱白茶:普洱白茶为重萎调,轻微发酵的云南大叶种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

39、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

40、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后。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

41、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如月光白,工艺上不属于普洱茶,但很多茶商会把它归为普洱茶来卖。

38、普洱紫芽茶:紫芽茶是由于叶片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花青素含量过高产生的变异。芽叶一般呈紫色。

39、普洱紫芽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40、普洱紫鹃茶:是云南大叶群体茶树品种中的一种特异品种,芽、叶、茎都是紫色,外形色泽紫黑,

41、茶汤紫色,滋味醇厚香气特殊。普洱紫鹃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40、云南岩茶:特指以马台、邦东为核心茶区的古茶树与岩石共生的环境下按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

延伸阅读:云南岩茶特征,一奇是根深叶茂的古茶树与岩石混生共存;二奇是高山海拨,奇山险峻,云遮雾罩;

三奇是原野花香、爽口甜美、滋味醇厚。

41、普洱茶膏:由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审评包括这几个部分:

01、茶性或茶风:口感的刺激性与给人的整体风格,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及茶底,常用“强、弱"来形容,也可赋予人性化的比喻,比如雅润、芳烈、俊锐等等。

02、茶质或茶底: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好、一般、坏,也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0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分为扬、平、沉等,后期成化香气也在改变。

0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05、回甘:指苦涩味在口中转化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甜和润。0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0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08、韵:是喝茶后一种对喉咙舒服标准的表达方式,强弱和长短。

09、水性或汤感: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凉、锁喉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或握堆熟茶过生的同时撒水过多也会。

16、水味:冲泡或储藏不当产生的茶水分离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19、茶气或能量: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茶红素的稳定是必要因素。

20、陈味:经岁月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有多种风格和表象。

21、香气和茶风内敛:香气不张扬,其香在水,用心则有,不用心则无,风格沉稳踏实。22、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23、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同时回甘有层层推进的风格。24、爽朗或清透感: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空阔,牙齿有清晰感。茶汤浓稠但很透。透就是茶汤清和爽。

25、舌底鸣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26、药香:百年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最高表达27、木香:30年到40年老茶的特征,木香有木樟香,松木香,老木香。

28、樟香:20年到50年老茶的特征,樟香有浓樟香,青樟香,野樟香,木樟香,药樟香。29、其他香:花香,蜜香,果香。

30、舒坦或放松:茶的能量在身体积储在一定量的时候,身体达到的一种舒服状态,高潮时有入定的宁静感与满足感。

普洱茶审评术语全解析,茶友必读!

普洱茶分为生普和熟普,而熟普洱茶可以归为黑茶类。那么,你了解普洱茶的审评术语吗?今天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带你更深入地了解普洱茶。

细嫩:通常由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制成,条索细而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索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索细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二、三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但揉捻充足,尚能卷紧,条索粗大,稍感轻飘(身骨轻)。若破口过多,则称为粗钝。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索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或称粗老。

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心芽:(芽头、芽尖)尚未发育,展开成茎叶的嫩尖,一般茸毛多,且呈白色。

显毫:普洱茶芽叶上的白色茸毛称为白毫,芽尖多而茸毛浓密者,称显毫,毫色有金黄、银白、灰白等。

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称量,有重实感。

匀整:又叫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拼配适当。

脱档:茶叶拼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团块:又叫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的木质部称为露筋。

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称黄头。

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红梗:茶梗红变。

25个品茶专业术语

四海茶坊

茶,作为中国生活的一部分,被认为是开启一天的必备之物之一。在不同地方,人们有着不同的喝茶方式:北京人喜欢喝盖碗茶,杭州人则喜欢“一壶茶,一本书”,苏州人喜欢边喝茶边听评弹,而广州人的一天则从早茶开始。喝茶已经成为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习惯和文化的一部分。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茶,是一种清福。”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手中有一壶茶,就能享受幸福和宁静的一天。

喝茶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高深的术语,比如层次感、收敛性以及茶水分离。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25个关于品茶的专业术语,让你能更好地理解茶的世界!

01茶性

茶性是指茶汤入口后的口感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通常用“强”或“弱”来形容。

02茶质

茶质指的是茶汤入口后在口腔中的饱满程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以及耐泡程度,通常用“厚”或“薄”、“重”或“淡”来形容。

03香气香气是茶叶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由茶叶中的游离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和咽喉之间的香气。

0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味是由茶叶中的茶碱引起的,而涩感则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缩的表现。

05收敛性

喝完茶后,口腔和舌面周围会出现一种紧绷感,这通常是涩感的表现。

06茶汤的味道十分淡薄,喝茶已经喝到了水的甜味,而非茶叶本身的甜味,这就被称为水味。一般来说,在喝完茶的最后阶段出现水味是正常的。

07回甘指的是苦味在口中转化成甜味的过程。

08生津是指在口腔的脸颊、舌面和舌底不断分泌唾液的现象。

09层次感是指茶汤的香气和味道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就像层层叠加、次序有序一样。

10喉韵是品尝茶汤后在喉咙感受到的感觉,可能是甜、润或是干燥的。

11饱满是指茶汤物质丰富,给口腔带来一种充实感。

12果酸味是在品尝茶汤时带有一种新鲜酸果味的感觉。

13陈韵是茶叶经过时间的陈化而产生的香气和味道,通常在有一定年份的老茶中可以明显感受到。

14香气内敛是指香气并不张扬,在水中飘荡,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体味到,不用心则无法察觉。

15入口即化是指茶汤入口后,不需要刻意咽下去,自然而然地流入喉咙。尤其是对于陈年好茶来说,人们形容为“入口即化,喝了又好像没喝”,这是对普洱茶最高境界的赞美。

16经过岁月的陈化和优良的贮存,茶汤入喉后口腔感觉舒爽、牙齿清晰。

17舌底鸣泉是生津的最高层次,重点在于"鸣"字,意味着连续不断的涌动。

18陈年老茶的共同特点是其香气浓郁,通常被描述为药香。

19如果揉捻后茶叶没有晒干,在压制时会含有过多的水分,导致酸味产生。

20杀青温度不够高或时间不够长,会导致茶叶出现青味。严重时会出现“青腥味”。

21品茶后如果咽喉过于干燥,出现吞咽困难、紧缩和发痒等不适感,会被称为锁喉。人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和烦躁。

22当茶汤入喉后,口中留下的不是茶的味道,而是水的气息。

23茶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烟熏气味,被称为烟熏味。并不是指坏味道,它的好坏取决于茶叶的品质。通常情况下,茶叶不应该有烟熏味。只有少数特殊品种如武夷正山小种和湖南沩山毛尖在加工中会有烟熏工艺,形成相应的特质。

24茶叶中的有机锗和多糖类结合溶于水产生的气息被称为茶气。陈年老茶中较易出现茶气,常表现为打嗝、身体发热、出汗等感觉。

25水性是指喝茶后口腔中产生的不同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等。多用来评判普洱茶的品质。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的正面特点,而薄和利则是负面特征,会影响品茗的体验。在品尝普洱茶时常用到这些判断标准。

品茗给人带来宁和的心境,其他事物无法替代。随着品茗的时间越久,人的心情越平和,气质也更加优雅。这种茶的舒心和养性的功效可以清楚地看到。

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国饮。喝茶既是养生,又是怡情,更是一种雅志。对于中国人来说,喝茶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普洱茶品鉴7大术语,让你成为品茶达人!

喝茶品茶,知道这7个专业品鉴术语,碰到好喝的茶就不用只是再说“好喝”了!

回甘:无回甘、回甘弱、回甘强烈、回甘绵延。

范围包括满口回甘、喉咙回甘、舌面回甘(局部回甘)等。

生津:无生津、生津弱、生津猛。范围包括生津绵延、

满口生津、喉咙生津、舌底生津(局部生津)等。

体感:无体感、体感弱、体感明显、后背发热、

掌心持续缓慢发热、身体发热冒汗等。

️ 异杂味:生青味、水焖味、堆味、土腥味、霉味、烟味。

香气:高扬、低闷、低沉、沉稳。强度包括馥郁、浓郁、浓强;

平淡、细腻;有层次;持久。香型有清香、

花香、兰香、糖香、焦糖香、果香、梅子香、干果香、蜜香、木香、

枣香、桂圆香、樟香、参香、药香、菌香、

豆香、巧克力香。

滋味:不苦、微苦、苦重、苦而持久、苦化得快;不酸、微酸、

酸味重、酸面持久、酸而鲜活;不甜、微甜、入口即甜、

甜味明显持久;蔗糖甜、冰糖甜、木糖甜;鲜爽、鲜甜。

口感:涩和收敛感(指口腔的粗糙感和细腻的收敛感,

收敛感往往伴随着清凉感)。涩味有涩、微涩、寡涩;收敛感和清凉感。

茶汤:厚薄、轻重、顺滑、粘稠;厚重;刺舌。

包裹度(茶汤成团的程度)好或者不好;茶水结合度(是否容易出水味)好与不好。

水路:水路开阔或狭窄;喉韵深挂喉或润喉

普洱茶品鉴术语大全

干茶术语

显毫:茶叶毫毛多且明显,通常原料等级高、细嫩的茶会有此特征。

匀净:干茶看起来很整齐,没有黄片、茶梗和其他杂质。

匀整:干茶的大小、粗细、长短都差不多,看起来很均匀。

紧实:茶饼压制得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茶叶的芽头肥、叶肉厚实,形态丰满。

茶汤术语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有光泽,一眼见底。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有光泽和润度。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也不淡。

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茶香术语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纯正: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平正:较低,但无异杂气。

钝浊:滞钝不爽。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高火: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气。

陈气:茶叶陈化的气息。

口感术语

回甘:入口时清甜微苦涩,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体验。

生津:唾液不断涌出的现象。一般有两颊生津、舌底鸣泉两种。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醇而平和,带甜。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青涩:涩而带有生青味。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熟味: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锁喉:是指茶汤咽下后带来的喉部持续的不舒适感。或干涩、或麻痒、或肿胀、或有异物感。

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会给人一种浓稠、顺滑、柔和的感觉。

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

叶底术语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鲜亮:鲜艳明亮。

暗杂:是指茶叶冲泡后,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焦斑:叶张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