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喝茶很早,三国时代就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不过早期喝茶更像是餐饮文化的一部分,因为茶水中不仅有茶叶,含有葱,姜,红枣,橘子皮,薄荷叶,茱萸的果实等等,今天中国南方山区的客家瑶族还会在茶里放炒过的米粒,所以喝茶准确的说应该叫吃茶。
陆羽在茶经里说这种喝茶的方法乃“沟渠其间弃水耳”,他提出茶水里有且只能有茶叶,首先要把茶叶捣碎放到开水里煮,喝的时候要撇去上面浮着的泡沫,也要过滤掉下面的茶叶,只喝中间碧绿的茶水。类似于福建现在喝功夫茶的方法。而且陆羽强调了茶具的重要性,他特别推崇绍兴生产的越窑青瓷,他认为越瓷类冰,有一种通透感。
唐朝时,最初向回纥购买马匹要使用大量的丝绸,后来回纥由于佛教影响喜欢上饮茶,茶叶遂成为重要的边贸商品。当时最有名的茶市在景德镇的浮梁县。但江西到西北路途遥远,为了茶马贸易的便利性,四川也逐渐成为重要的产茶地。唐末诗人孟郊有诗句“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就是说用越窑瓷器喝蒙顶山的茶叶。而后景德镇的茶叶贸易虽然衰落,但因为元朝时蒙古喜欢白色,景德镇的青白瓷和青花瓷开始风靡后世,喝茶方式也演变成现代饮茶习惯,即把炒干的茶叶用沸水在白瓷茶具中直接泡开。
当然,茶叶作为一种饮料,还有茶膏,抹茶,奶茶等很多变体。最重要的是,中国作为茶和瓷的故乡,以两者作为贸易载体同世界被迫发生越来越深的联系时,近代中国的命运也为之改变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