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就有道,商有商道,武有武道,文有文道,茶有茶道,入道者能行其事,便是行家。
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万事万物也如此。几十年前喝茶的人比较少,一是不怎么流行喝茶,二是没有经济基础,有的农村人温饱都成问题。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初,四川人喜欢喝茉莉花茶,有条件的喝一级茉莉花茶,或者是二级茉莉花茶,经济条件差的就喝三级茉莉花茶,而且泡茶时用一个大杯子,抓一点点放在大杯子里,从早上冲泡一直喝到下午下班。
那时连饮料之类的都很少,城市里有条件的人都喝云南的普洱茶,或者是一级茉莉花茶,而且茶叶包装很简陋,一般都是一两至二两包装。那时的成都人最时尚的事是喝茉莉花茶,尤其是在公园里喝盖碗茶,一角钱从早喝到晚,续开水不收费,一群朋友谈天说地,一聊就是大半天时间。茉莉花茶的香味迷人,时不时引来逛公园的游客,形成一种喝茶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喝茶的习惯大变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种茶、制茶、卖茶、喝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讲究,茶商们看到了商机,挖空心思在茶叶上做大文章。首先是在茶的制作工艺、质量、口味、包装上注重款式,花样品种繁多。宣传上狠下功夫,把茶吹得神乎其神,其实按照商人的话讲,三分质量七分吹。然后就是在包装上精雕细琢,创品牌,设计标志,包装从小包装到精包装,再到盒包装、罐包装﹐颜色款式,规格花样翻新,最后到手提包装,里三层外三层,层层有看点、有亮点,让人看上去品质高雅,让顾客一看就觉得有档次有品位,就有购买的欲望。
卖茶的人比买茶的人精明得多。现在满街都是茶叶店,还有大型的茶超市、茶叶专卖店、茶叶会所,它们为那些爱好喝茶的人做好了充分准备。特别是商人喜欢到茶叶店与卖茶叶的小妹慢慢品茶,甚至会带上几个朋友,边品茶边谈天说地,也谈国际国内形势,当然也谈生意业务之类的事。但是,茶叶店的小妹们不会放弃任何一次机会,只要客人进了店里一坐下来,她们就不停地倒茶水,一泡接一泡地让顾客品尝,推销茶叶品质,讲喝茶故事,以优雅的姿态进行泡茶,先让顾客闻闻茶香,然后泡好茶让顾客喝一口,用舌尖尝尝,同时让茶水在口腔里停留几秒钟再吞下,让顾客找找色香味的感觉。
茶叶店的小妹要经过千挑万选﹐个个都很靓丽﹐有文化、有修养、有素质。老板还要培训她们,让她们具备茶叶知识、茶叶文化﹐泡茶顺序,拥有动作优雅、朴实又大方的技能。只要有客人进店,一般情况下还要介绍春茶、秋茶,茶的外形、茶的产地、茶的味道、颜色等。还有茶的制作工艺流程,而且都是大师级工艺制作的,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是所有茶叶店的共性。喝茶的客人在小妹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我,跟着小妹的思路喝着喝着就选择了一二款茶带回家。
好茶有独特的味道,色香味俱全,送礼有档次,有面子。前些年,在南方一些城市,茶叶被炒得火热,评出来的“茶王茶”身价倍增,有的茶叶被炒到一万多元一斤,有的好几万元一斤,甚至十多万元一斤。有的人说茶叶市场水深,这与经济形势有直接关系。
在南方某城市里,可以说大大小小的公司、每家每户都有喝茶的习惯。公司里如果没有茶几、茶桌、茶壶﹐茶具、茶杯之类的用具,说明这家公司经营得不好。因此,除了买好各种各样的茶具,还要准备好茶叶,至少有好几款茶放在那里,让客人看得见。一旦有客人朋友来就得泡茶,而且还要轮番换茶,边喝茶边聊天,形成以茶会友、茶和天下的氛围。招待客人喝茶,是主人热情接待客人的一种方式,还要配上茶点,如各种各样的小食品,这样喝茶才不会伤胃。
商人们为把茶叶做到极致,把茶会所装修得高大上,内有高雅的包厢,让人感觉有臻品茶屋之美,与客户谈生意时有与茶共舞之味,边喝茶边听轻音乐又有琴道禅悟之意。在茶香拂云中感受生活充满激情。商人与商人之间,时不时品茶论道,阅读人生,以茶融情寻找共鸣,结为善缘成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茶韵飘香时,人能宁静致远,明商道,友通天下,虽然花的是小钱,却有“财散人聚,人聚财来”的生财之道。
喝茶好处很多,不像喝酒那样,喝多了会醉,而且还会导致酒驾。喝茶不会醉可以休闲放松,还可以修心养性,宁静致远。与好朋友喝茶还可以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同时,交流商业信息,寻求商机,进一步整合资源,为共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今送伴手礼很时尚,走亲访友、拜访领导或者客户都要带上茶叶作为伴手礼。这些礼节性的茶叶商品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实力雄厚的人买茶叶要买品牌的茶,办事求人或者是送领导,当然要选大品牌的茶。现在的茶叶看不懂,好比“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只有喝茶人心里最清楚。
作者简介:李吉华,重庆垫江人,中共党员,曾参加中越卫还击战。出版专著,散文诗集《心的流向》《孤独的微笑》,诗集《浪花》《李吉华诗选》《激情岁月》,散文集《感悟人生》,小说集《腊梅含笑》,主编纪实文学并执笔《回忆对越自卫还击战》《一个放牛娃到炮兵营长》等书籍。文学作品二十多次获奖,有的作品入选二十多种选集。现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半朵中文网第十届专栏作家。
编辑:林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