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太姥山的秋意裹着湿润的风,吹得茶园里的老茶树沙沙作响。
刚从山上巡完茶回来,衣摆还沾着阵阵干草香。
走进S师傅的茶室,他拿出一罐一级白牡丹。
阳光透过木窗斜射进来,茶荷的干茶上,银毫闪着细碎的光。
指尖一碰,干爽的叶片便簌簌作响。
和S师傅相视一笑,都知道这是属于白茶最踏实的信号。
借此,便和他聊起上周收到的茶友私信。
来私信的茶友说,他收到了一罐朋友送的白牡丹。
满心欢喜的泡来喝,但喝起来滋味寡淡发闷。
光看图片难以判断,便询问了他干茶的状态。

得到的回复是:手感发潮,捏起来有韧性。
问题明了了,这茶的干燥没到位,含水量超标了。
于是让他拿出之前推荐的茶叶做对比,他摸完后瞬间就明白了。
“这个摸起来干爽多了,一捏就碎。”
做了十几年白茶,最明白“干茶见真章”的道理。
太姥山的茶,从采摘到干燥,S师傅都全程盯着。
干茶的模样、手感、香味,早就把品质写在上面了。
茶友们一喝茶汤都能觉察出不对,但往往选茶时是无法品尝的。
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干茶去判断茶叶的品质。
干茶辨茶的门道,其实也简单,无非就5点。

《2》
方法一:看外形。
白茶“不炒不揉”的工艺,是为了留住鲜叶最本真的形态。
所以根据茶的形态,就能辨别出茶的种类。
白毫银针是早春头采的珍品,干茶取完整单芽。
芽头肥壮挺直,芽旁还贴着小叶壳。
这一旗一枪的模样,才是白毫银针的标准外形。

白牡丹采的是一芽一叶或二叶,干茶芽叶相连,舒展自然。
优质牡丹比例协调,芽头不会太小,叶片也不会太老。
寿眉干茶叶片宽阔肥厚,茶梗粗实。
好寿眉的叶片相对完整,茶梗捏着清脆易断。
通过外形,就能基本判别出白茶的品类。

《3》
方法二:试干度。
白茶喜干恶湿,国家的标准含水量是8.5%以内。
含水量虽然没法看出来,但指尖一捏就知道。
每批茶烘干后,都要取片叶子捏一下。
能瞬间碎成渣,这才叫干燥到位。

也只有达到“一捏就碎”的程度,白茶才有转化的资格。
要是干茶摸起来发潮,捏着弯而不碎的,干度绝对没达标。
这样的茶若是拿去存,过不了多久就会发霉变质。
老茶友们常说“干茶不碎,不如不买”,就是这个道理。

《4》
方法三:观色泽。
干茶的颜色深浅,白毫疏密,一眼就能帮助我们分出白茶好坏。
白毫银针是银灰白色的,芽头裹着细密白毫,像裹了层霜。
白牡丹芽头白毫明显,叶片是灰绿或墨绿
叶沿带点萎凋时晒出的焦黄色,这是正常现象。

寿眉的颜色以深绿、褐绿为主,白毫比较稀疏。
但无论是哪种茶,若是大面积发黑发黄,整体暗沉。
那么要么是工艺不佳,要么是后期储存不当。
这样的茶,和优质白茶根本搭不上边。

《5》
方法四:闻干茶香。
干茶的香气里,藏着最真实的品质。
烫壶温杯后,将干茶投入尚有余温的盖碗中,借助热气激发干茶香气。
最先闻到的是草木香。
像雨后茶园的味道,干净无杂。

接着闻到茶叶本身的香气,花香、果香、花蜜香、药香、枣香等......
要是闻到焦味,那就是烘干时温度过高。
闻到酸味、闷味,肯定是萎凋不充分。
要是有霉味,那就彻底坏了。
老茶友们选茶爱“抓一把闻三回”,就是怕漏了这些杂味。

《6》
方法五:看产区和工艺。
《茶经》里说“上者生烂石”,太姥山茶园就生在这样的烂石坡上。
海拔高,云雾多,茶树长得慢。
芽叶里的养分足,制成干茶自然芽肥毫密。

产区之外,工艺也很关键。
白茶的制作工艺主要是日光萎凋和干燥两步。
每一步都要严格把控,干茶才能更鲜活、滋味温润。
因此,拿到干茶之后,先看看产区。
核心产区的白茶,转化价值更高,也更有保障。

《7》
优质的白茶,是需要耐心去挑选的。
就像我们挑选另一半一样,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产区工艺优秀,条索清晰、色泽良好、干度达标、香气清爽......
这些指标都达到之后,新手也能轻松选出好茶。
做茶十几年,越来越觉得。
干茶的每一处细节,都像是茶园里阳光、云雾和匠心的凝结。
不管是种茶、制茶还是选茶,读懂了干茶的密码,就读懂了白茶的真味道。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