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淡若丝缕,小楼静坐,博山炉内一炷香,对古代的文人雅士们来说,没有比这更为享受的事情了。
高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罗隐,说自己“贪作馨香”贪到忘我;“天资喜文事”的黄庭坚,则直言“如我有香癖”。
焚香也并非只是一种心里诉求,还有不少物理功效。宋代郑刚中所作《焚香》诗提及,焚香可以在梅雨天除湿去潮,更重要的是教给读书人保护书籍的一种有效措施。
传闻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时,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文化。再到南宋初期,日本皇室成员和贵族频频到中国来开展外交活动,隔火取香也借此传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香道”。
但后来,由于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政局不稳定,知识分子纷纷受到打压,而香道又是文人雅士的爱好,于是就因此渐渐没落了。
所以现在日本的香道确实发展得比中国好很多,但随着我们对传统艺术的重视,香道也开始回归于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学习香道,并且将香与品茶、作画等文雅的事情结合。
喝茶时点香,它可以立体地传达了茶席的环境语言。但这股香气不能太强,否则会干扰到品茗时的茶味。所以会在品茶之前先品香,一般有8个步骤。
1、释名
向客人介绍所用之香的香名、香方等。喝茶时所选用的香,要以不争抢的雅致香料为主。小二的推荐是,选用沉香。为什么呢?
沉香性温,气味沉稳、甜美,恰似成熟稳重的女子,举手投足间自带风韵。不同于俗气的玫瑰、茉莉之类肤浅花香,也不是檀木楠木枯燥的单一香。在上等的沉香中,往往能闻到花香、果香、乳香等多种香味交替出现,是其他香所不能比拟的。
它的形成,令人心生敬意。当沉香树遭受外力的伤害时,自身会分泌出树脂来修补受伤部位。某些伤口由于在开放期感染了原始森林中的某种真菌,难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愈合,从此就开始了为治愈创伤而进行的持久的沉香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要经历若干年,甚至上百年、上千年。
香气高雅的沉香,更是我国沿用历史悠久的珍贵药材, 《医林纂要》中称“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
以沉香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线香,自然成为高级香品。若能在品茶时燃上一柱,当炉中升腾起的袅袅细香与氤氲馥郁的茶烟相映成趣,光想想都是一件极其清雅赏心的乐事儿!
2、赏器
主要是请客人欣赏香炉。
香炉等同于泡茶所用的紫砂壶、盖碗,也是很多人喜爱的收藏品。香炉的材质也有很多,如仿商周名器、仿明代名窑、铜质、铁质、瓷质,紫砂等等。
3、点香
点香分隔火熏香,篆香和直接焚香三种。
隔火熏香法是把完全点燃的香碳埋入香灰中,然后放置云母片或金属片,最后再用香匙放置入香粉,并双手把香炉捧放在香炉坐座上。
篆香法使用香拓,将香粉在香炉中篆出寓意吉祥的形状。
4、追香
人的嗅觉在感知气味时有一特性:当人闻到一种独特的气味时,嗅觉会很快进入一种全神贯注的兴奋状态,会自然而然地试图追根溯源,专一地去捕捉香气的来源及特征。这种状态称为追香,追香的过程,也是宁神静气的过程。
5、迎香
即追寻到香气后进行深呼吸,吸入香气,吐出浊气。
吸气时要令胸腔尽量扩展,使肺活量达到最大,呼气时要舒缓,把浊气吐尽。好香有药的效果,所以如此数次,对身体也是有益滴!
6、听香
“久处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我们的嗅觉是最容易审美疲劳的。在追香迎香时深呼吸几遍后,会对香味不再敏感甚至厌倦,这时可以播放与茶会主题相关的音乐,让悠悠袅袅的香烟,伴着轻柔的乐曲在茶室内曼舞,让视觉解放嗅觉,达到另一种放松的氛围。
7、送香
即收拾香器。
8、谢香
主人向客人行礼,客人还礼后主人捧起香器退场。品香告一段落。
另外在品赏特殊的香或香气过于淡雅时,客人可以用手抄法兜取香气闻香,也可以由主人捧起香炉请客人传着闻香。
香道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深,也并没有那么昂贵,我们都可以学习并且将香道融入生活中。
在烦躁时,我们试着放下手机,点香品茗,在袅袅升起的轻烟中,放松自己。
最后,小二跟大家推荐一款寂山禅师私藏的线香,在制作完成后,已窖藏三年以上。沉香线香新制时的躁气,在这段时间里慢慢中和,香韵变得香醇而柔和,绝无半点辛烈、沁心。点上一支,不经意间就可进入禅师笔下“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托尘”的境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