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茶时脱口而出的20个专业术语,让你瞬间成为茶局焦点》
每次看老茶客端起茶杯轻嗅慢啜,吐出"兰香显喉韵足"之类的评价,总觉得自己喝的怕不是同一壶茶?今天带你解锁20个品茶黑话,掌握这些术语后,就算新手也能在茶桌上侃侃而谈。(文末附超实用品茶场景话术公式)
【正向体验篇】
1. 回甘:咽下茶汤3秒后,舌根涌出的蜂蜜甜
→ 体验方法:含茶汤时闭嘴用鼻腔呼气
→ 例句:"这泡老班章的回甘像冰糖化在喉咙里"
2. 生津:两颊自动分泌口水,如同含话梅
→ 看舌底是否泛起"泉眼"
→ 例句:"茶气足得舌下都在冒小泡泡"
3. 喉韵:茶汤咽下后喉咙的薄荷凉感
→ 手指轻触喉结感受震动
→ 例句:"这泡单丛喝完喉咙像装了小空调"
4. 挂杯香:空杯残留的香气形态
→ 闻冷杯比热杯更明显
→ 例句:"杯底的花蜜香能挂住五分钟"
5. 茶气:后背发热/打嗝等体感反应
→ 空腹试茶感受最明显
→ 例句:"三杯下肚后背都沁出汗了"
【负面避雷篇】
6. 水味:茶水分离像泡过头的方便面汤
→ 多出现在尾泡或劣质茶
→ 例句:"第六泡开始出自来水味了"
7. 锁喉:吞咽后的干涩束缚感
→ 警惕劣质岩茶和湿仓茶
→ 例句:"这茶喝得嗓子像卡了鱼刺"
8. 青味:炒青不足的草腥气
→ 常见于春季新绿茶
→ 例句:"这龙井杀青没到位,一股子青豆味"
9. 堆味:熟普特有的土腥闷味
→ 三年以上陈化会减弱
→ 例句:"这饼19年的还有轻微仓库气息"
10. 茶水分离:茶是茶,水是水
→ 典型走香不走水的表现
→ 例句:"香倒是高扬,可惜茶汤是飘的"
【高阶玩家篇】
11. 收敛感:单宁带来的口腔收紧
→ 上等普洱的专属体验
→ 例句:"这茶汤的收敛性像丝绸裹住牙齿"
12. 胶质感:茶汤稠滑如米汤
→ 古树茶特征之一
→ 例句:"茶汤在舌面上滚得像油滴"
13. 陈韵:老茶特有的沉稳木质香
→ 区别于单纯的陈旧味
→ 例句:"88青的参香里透着药韵"
14. 水路:茶汤流动的细腻程度
→ 分粗/细/绵/滑四个维度
→ 例句:"这泡茶的水路细得能穿针"
15. 活性:茶汤蕴含的能量感
→ 看是否越泡越精彩
→ 例句:"十泡之后茶劲反而上来了"
【万能话术公式】
当茶汤入口时:
①抓取最先感知的味道(兰花香/蜜桃甜)
②描述口感变化(先苦后甜/由涩转润)
③补充体感反应(手心发热/后背发汗)
④对比参照物(像咬破山竹果肉般清甜)
示例:"这泡肉桂一入口是明显的桂皮辛香,三秒后两颊像含了话梅不停生津,喝到第三杯感觉小腹暖融融的,尾调的果香让我想起小时候偷吃的杨梅干。"
下次茶局,不妨用这些术语代替"好喝""真香",保证让茶掌柜瞳孔地震——这怕不是微服私访的评茶师?记住:真正的品茶高手,永远在用身体与茶对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