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店老板一般不说的3个买茶门道!照着做,新手也能少花钱喝好茶

还记得第一次买茶吗?

展柜上花花绿绿的盒子,老板满嘴的“山场”“岩韵”,听得人直发懵。最后硬着头皮,挑了盒最漂亮的,回家一泡——嗬,完全不是那个味儿!

这冤枉钱,我当年可没少花。

看着各种茶叶礼盒迷茫~~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咱不扯那些高深的。就像朋友唠嗑,分享几个茶店老板不会明说的几个买茶门道。帮你拨开迷雾,把钱花在刀刃上。

门道一:看茶,别看盒

(包装越花哨,你越要冷静)

看茶别看盒~~图片来源:网络

咱买的是里头那口茶,不是外面那个盒。道理都懂,可一进店,眼睛还是容易让那些包装精美的盒子和罐子给勾了去。

老板的“台词”:

“这可是大师手作,送礼绝对有面子!”

你心里的“OS”:

那金灿灿的盒子、厚厚的锦缎,最后不都得我掏钱?至于“大师手作”的故事,听一乐就得了。

✅ 你该怎么做?

上手看,凑近闻~~图片来源:网络

· 上手看:直接抓一把干茶在手里。看看条索是不是匀整,颜色是不是自然。要是碎渣子一堆,或者颜色发乌发暗,您心里就得打个鼓。

· 凑近闻:闻闻香气,是不是清新自然。要是那香味冲鼻子,甜得发腻,八成是加了料。

记住核心:

好茶自己会说话。它的品相和香气,骗不了人。

好茶叶的等级~~图片来源:网络

门道二:信舌头,别信嘴

(老板说得天花乱坠,不如你亲口一尝)

什么“回甘生津”、“喉韵深长”,听着高级,但对新手来说太虚了。别被术语唬住,茶是喝到自己肚子里的,不是听进耳朵里的。

老板的“台词”:

“这茶茶气足,喉韵深!”

你心里的“OS”:

甭管多玄乎,我自己喝舒服了才算数。

茶香四溢~~图片来源:网络

✅ 你该怎么做?

· 先看顺不顺喉:好茶喝下去,喉咙是润的、顺的。不像有些茶,喝下去嗓子发紧,像被什么东西糊住了,甚至胃里还泛酸水。

· 再品嘴里爽不爽:咽下去后,重点感受一下。是好茶,嘴里是清爽的,甚至能咂摸出点甜味。要是不好的,嘴里又干又涩,像糊了一层。

· 最后试耐不耐泡:同一个茶,如果能从容泡上五六泡,茶味还没掉太多,说明这茶“有料”,买回去才划算。

顺喉、清爽、耐泡~~图片来源:网络

记住核心:

你的舌头和身体,比老板的嘴靠谱得多。

门道三:找对的,不追贵的

(适合你的,才是真正的“好茶”)

性价比高的茶~~图片来源:网络

名气大的茶,价格贵得吓人,假货也多。最关键是,它不一定对你的口味和身子骨。

老板的“台词”:

“这可是核心产区的明前头采,一分价钱一分货!”

你心里的“OS”:

我是买来自己喝,还是买块牌子供着?喝不惯,再大的名头也是白搭。

✅ 你该怎么做?

· 直接点:主动跟老板沟通,说清你的预算,还有你平时爱喝清淡的还是醇厚的。

· 大胆试:直接要求试喝!别不好意思,你想想,买错了回家浪费的钱,够你试多少杯了?

· 信自己:别管别人吹得多好,只要你喝着舒服、心情愉悦,这茶对你来说,就是顶好的茶。

茶好喝着心情自然就好~~图片来源:网络

记住核心:

喝茶是为了享受。一杯能让你放松和开心的茶,远比一个昂贵的标签有价值。

附送3个实操技巧,立马就能用

道理说完了,再来点立马能上手的“干货”:

1. 关键词:口粮茶

口粮茶~~图片来源:网络

进店可以直接问:“老板,有啥性价比高的口粮茶推荐?”这句话一说,老板会觉得你是懂点的,不太敢乱推荐。

2. 试饮装是好东西

小袋试喝茶~~图片来源:网络

遇到没喝过的茶,先买个小包装(比如一两)试试。好喝再买,这是最保险的“试错法”。

3. 留意换季清仓

换季茶并不代表茶不好~~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夏末秋初,很多茶店会清理春茶的库存,这时候一些绿茶等时令茶价格会很划算,品质并不差。

总结一下:

买茶这事儿,剥开包装看本质,绕过故事信口感,放下名气找适口。记住这三点,你就很难买错。

希望这点经验,能帮你少走弯路,轻松找到那杯真正对味的茶。

总能找到属于你的味道~~图片来源:网络

唠个嗑:

说多了是经验,聊开了才是朋友!你在买茶时交过最冤枉的“学费”是多少钱?你买茶时踩过什么坑呀?(我先自曝一个,当年花九百多买了一盒十年普洱,回来后发现都是树叶子)

评论区等你的故事,咱们一起乐呵乐呵,长长见识!

如果觉的这些门道有用,点赞,收藏支持一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