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他提着两罐“西湖龙井”回家,结果被老舅一句话整不会了
中秋前一周,城南茶叶一条街人挤人,周强下了晚班就钻进店里,手里攥着两千块奖金,说是要买点好茶回老家送亲戚,换言之,图个有面子。

他人还没站稳,老板眼睛就亮了,普通话里带点福建味:“哥,送领导还是送长辈?”周强一愣,说送丈母娘家。
老板马上拎出两大铁罐:“西湖龙井,大红袍,节日爆款,随便挑。”

周强是北方人,平时喝茶就泡个茶包,啥龙井大红袍,全从短视频里听来的,心里有点虚,又不好意思问多细。
不晓得咋选,就先看价签,龙井那罐标着“特级”,九百八一罐,他一看,差不多了,再贵也舍不得。
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大叔插话,说自己就在杭州跑业务:“兄弟,你这个价,要真是正儿八经西湖龙井,我名字倒过来写。”说完自己笑。

周强有点尴尬,心里想你吹啥呢。
老板也不乐意,立马拍着胸口说保真,还扯了半天产区,西湖、钱塘、越州说了一串,听得人脑壳发涨。
其实他舅就是信阳人,从小泡信阳毛尖,嘴巴挑得要命。

周强以前拿单位发的礼盒回去,一到拆封,他舅就端着杯子摇摇头:“这茶闷得慌,叶底一捏就散,估计是拼来拼去的货。”说完自己进厨房,抓了一撮毛尖出来,水一冲,满屋子板栗味。
周强那次就有点挂不住,丈母娘还在旁边打圆场。
他这次就死磕一个事:不能再被笑。

老板说要不要尝汤,他表面装大方,说那就泡一下,心里其实有点慌。
老板抓了一撮放盖碗里,开水一冲,汤色黄得亮,偏嫩绿,看着还行。

周强学网上的说法,端起来对着灯看,反正就记着一个字——透。
茶汤倒进白瓷杯里,他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没发现什么悬浮物,也不浑,他才放点心。
那眼镜大叔又凑过来闻了一口,说香味有点太冲了,“像加了香精那种”,老板马上急了,说这叫高火香,说不准是大叔嘴刁。

周强挠挠头,也分不出个所以然,闻着挺香,喝着也不苦,他心里就想,差不多得了,别装懂。
第二天一早,他提着两罐茶坐高铁回老家,六个小时到信阳,车站外面全是卖毛尖的小摊,那绿茶味一股一股往外冒。
他看了一眼手里那两罐龙井,心里有点犯嘀咕,不过钱都花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家走。

晚上亲戚到齐,饭桌一撤,他舅照老规矩,让他拿出礼品来看看。
周强把铁罐放桌上,他舅扫一眼,嘴里念叨一句:“外地人就爱认牌子。”话虽这样说,还是开罐,抓了几根放手心里翻来翻去。
干茶扁扁的,颜色有点发翠,带点光泽,他舅皱了一下眉,只说了一句:“看样子火候有点怪。”也没多说。
等泡开了,茶汤端在他舅手里,他舅先闻,不说话,又喝一口,再把杯子放到窗边,对着傍晚那点天光看,最后把叶底倒在碟子里,用筷子夹了几下,夹到一片硬梆梆的不怎么展开的叶子,筷子在那儿顿了一下,屋里人都没说话,周强盯着桌子边缘,丈母娘在旁边拿纸擦茶渍,动作慢得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