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放久变深?别慌,不是茶叶坏了!

各位茶友上午好呀!叶掌柜今天前脚刚泡好了茶,接个电话的功夫回头一看——原本橙红透亮的茶汤,居然暗了一大截。

估计大家都碰到过这情况吧:刚泡好的茶汤清清爽爽、光泽十足,放一会儿就“脸色大变”。

这到底是茶叶不新鲜,还是藏着啥咱们不知道的小门道?今天叶掌柜就来好好唠唠茶杯里这变色的秘密~

头号原因:氧气在“偷偷搞破坏”

茶汤变色,最主要的“凶手”就是空气里的氧气。

刚泡好的茶汤里,藏着不少茶叶自带的“活跃分子”,比如让茶有滋味的茶多酚、决定茶汤颜色的茶色素。

这些物质就跟调皮的小孩似的,一碰到氧气就忍不住“互动”。

它们和氧气反应后,会慢慢变成颜色更深的新物质。

比如绿茶刚泡是浅绿色,放久了茶多酚氧化后就变褐;红茶本来是橙红色,氧化后会变成深褐色。

这就像咱们切开苹果,放一会儿切面变发黄一样,都是氧气在背后“捣乱”,属于很正常的化学反应。

原因二:微生物捣乱

除了氧气,空气中飘着的微生物也没闲着,茶汤里的糖分、氨基酸这些营养物质,对细菌、霉菌来说就是“美味大餐”。

尤其是天热的时候,温度一合适,这些微生物就会在茶汤里“安家”,疯狂繁殖。

微生物吃了茶汤里的营养后,会排出一些黄褐色的代谢废物,这就会让茶汤颜色变深。

更关键的是,微生物多了之后,茶汤会发馊、起絮状物,闻着还有怪味,这时候就绝对不能喝了。

叶掌柜在这得提醒一句:夏天茶汤放超1小时,冬天超2小时,最好就倒掉别喝了,为了最佳口感,建议现泡现喝哦!

关键影响:水质和茶具在“推波助澜”

有茶友可能会问:同样放半小时,为啥我的茶汤比别人的变色快?这就和泡茶的水质、器具有关系了。

要是用家里没过滤的自来水,里面的钙、镁离子比较多,会和茶汤里的茶多酚结合,形成细小的沉淀物,让茶汤看起来更浑浊,颜色也显得更深。

器具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用紫砂壶泡红茶,壶壁的气孔会吸附一部分茶红素,但要是壶没洗干净,残留的茶渍可能和新泡的茶汤反应,加速变色。

而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红茶,材质稳定,能更直观地看到茶汤从橙红到深褐的变化过程。

这么一说,大家是不是就明白茶汤变色的门道了?

总结一下就是:氧气是主要原因,微生物是潜在隐患,水质和器具是辅助因素。以后再碰到茶汤变深,就不用怀疑是茶叶质量差了,这都是正常的变化~

对了,叶掌柜还想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刚泡好没几分钟就快速变色的茶汤?

或者你们有啥保存茶汤不变色的小妙招,比如加盖子、放凉后冷藏?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咱们一起交流喝茶的小知识~ 要是觉得这篇内容有用,别忘了点赞转发给身边的茶友,下期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